物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吗?

2021-12-05 3962 1
作者: 士心 来源: 红歌会网

  石斧,手推磨,蒸汽磨这些人造物质,以人的客观需要和主观意志为前提,通过人的物质肉体运动制造而成。石斧是人类原始社会标志,人们经验意识积累单薄,只能改变自然物的形态,而蒸汽磨的动力装置,则是改变了物质的分子结构,提纯出所需要的金属,制造成所需的形状。现代化冶炼和铸造,能把各种金属结晶在一起。资本主义前夜,人们的思维意识从经验意识发展到科学理性,对物质改造从单一形状进入到物质内部分子原子结构中。人们这种对物质自然的改造还在深入过程中,同时也在改变人与人的相互依存关系。原始社会,人们必须以族群等大规模聚集的方式,才可以生存下去。封建社会则是家庭为单位的村落就可以,资本主义看似以家庭为单位,而实际上是大规模的生产工厂夹杂手工作坊,后期完全消灭手工作坊。

  从物质上说,分为自然物质和人造物质。以当下为标志点逆推,越远越退后,1.人们的思维意识对物质自然界干扰越稀薄。2.人的群体互助更为重要。3.与动物越类似。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作如下结论:自然物质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人造物质是人化自然的产物,是人的物质活动与思维意识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以第三个结论为例,人与动物有共同起点,他们的分离点在哪?燕子会衔泥筑造漂亮的巢穴,狗熊会使用树枝掏蜂蜜和蚁穴。他们使用的工具是自然存在物,狗熊与猴子基本如此,最多是简单的修理和折断树枝。而人可以把石头,在多人合作下,集合群体的力量,把他们变成有刃的石斧,单人可以举动。人们在制造工具中交流思维意识,形成语言。没有这种交流,没有群体互助,人们无法制造出需要的石斧。恩格斯说:动物也能制造使用工具,但他们无法制造出一把石斧。结论:人们在制造生产工具过程中,把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随着人类的物质劳动实践活动的扩展,思维意识的发展,人与动物的差距越来越大,共同点越来越少。详细论述可以看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贫困的哲学》,与恩格斯共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相关部分。

  如果我们再详细探讨,树枝是生命细胞的发展形式。动物没有能力改变无生命形式的物质,所谓森林法则只是就生命链接的法则,推广不到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存在。动物对此无能为力。而人却可以,中国的大禹可以率领群体,制作工具,开山挖土,改变河流的走向。其后代在先秦,汉唐宋做着类似的事情。从狩猎到农耕体现出人们对改造自然物质的进步,思维意识的进步,制作工具和改变自然生命动植物的进展。农耕经济比狩猎经济进步,对自然把控使得人类生命存继获得更多的主动性。原始社会解体,金属冶炼是人们对自然把控的标志,文字代表了人的思维意识的飞跃标志,也是人与动物彻底分离的标志。城邦和私有制是物质与意识的另外两个发展结果。

查看余下6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