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为什么“贫困”?
摘 |毛泽东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革命战略,即不但包括经济战线上改造所有制的革命,还包括技术革命、政治革命、思想革命、世界革命等等。这就解决了“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不是一方面而是多方面。
❶
中国资本:从悲剧到笑剧
众所周知,黑格尔有个说法,即世界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和人物,都可以说出现过两次;马克思补充道,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一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如果说旧民国时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于民族资本同时身受封建小农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几重压迫,无法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而成为历史的悲剧;那么,在“后民国”时代,事情看来确实变成了一出笑剧……
先是无拘无束、野蛮生长、无序扩张,成为当代世界最急功近利、最短视、最没有精神权威的那一类暴发户。
然后是吃相暴露,引发广泛不满,反资本话语竟在资本新崛起的、权威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的年代里就日渐强势,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开始加速拥抱左翼意识形态——这一切,恰恰构成了中国资本势力笑剧般的当代境遇。
现在,有人对“反资本”话语的强盛很不服气,谓之曰“年轻人走了邪路”。
究竟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
除了双方矛盾的根本性、不可调和性,最重要的,难道不是新兴的资本家老爷们自己表现得太嚣张了吗?
❷
自由派与我们的分歧到底在哪儿?
当代自由派公知、公知粉的一大荒谬绝伦之处,就在于根本颠倒了革命与反革命。
公知可能不喜欢“革命”这个概念,但是,毫无疑问在他们看来,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革命的、进步的,维持毛时代的社会主义体制就是反动的、落后的。
因此,我们与他们的“革命与反动观”,刚好相反,彼此冲突。
必须搞清楚谁进步、谁反动,才能回答“当代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在这,真理只有一个:要么我们对、要么他们对,中间调和的余地是没有的。
❸
“中间派”不中
当然,有那么一类“中间派”人士,张口闭口“社资讲不清楚”“还是不争论好”“能发展就行”;实际上,他们要的是不顾多数人即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利益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发展,至少他们这种观念必然导致在实践中侵犯践踏劳动者利益。
所谓“中间派”,究竟是不是处在“中间”位置上,究竟是不是社资兼顾、不偏不倚,想必不难理解。
❹
资本家不是古来就有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不是历来就有的,而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或说资本主义近代化(主要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没有什么“自古以来”的资本。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反资革命,简单看作历史上政、商斗争,那是掉进了国家主义的泥坑。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