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资本扩张的根本问题是秩序吗?
2021年以来,“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说法比较常见,很多时评人也写此类文章,其含意似乎是要规范资本扩张的秩序,给人感觉是良心资本的时代要来了。
然而,有序,无序,既不是经济学概念,也不是法律术语,而是社会学概念,是一种人为想象的社会观感,很容易模糊资本的实质问题。
市场经济,更多是强调自由,资本由市场调节,它并不主张按秩序发展。
如果强调秩序,那给人的感觉就是要回到“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模式。但这已经不可能,至少在资本层面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民间人士附和有序与无序错觉?很大程度上与蚂蚁终止上市及滴滴被调查有关。有些人认为,这两件事的发生,就是在让资本扩张实现无序向有序转化。其实并不是这样。滴滴被调查,是涉嫌违法,蚂蚁被暂时终止上市,也包含非合法运作,且并未影响它的扩张,仅仅只是影响它圈钱的能力。圈钱只是资本实现扩张的一个途径,暂时被调查,因它们把制度的空子挖得过大所致。时至今日,谁会告诉你滴滴到底有没有泄密?谁会告诉你蚂蚁的资本结构到底是如何搭建的?
如果我们能够透视一下近三十多年来中国资本的大发展进程,我们就应该打消有序与无序之争,更多应该关注的是“扩张”二字。
1990年,可以作为中国资本元年,因为在那一年,圈钱工具股市正式运作。短短三十多年,公司从一家迅速上升到数千家。这个进程,每一家上市企业,无一不是由监管部门审批主导,尽管问题多多,但看不出是无序的结果。
1994年,朱先生兼任央行行长,他开始了相当多的大改革,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国企转私的改革,这次集体转制,拉开了私人资本全面主导社会变革的序幕,从此以后,经济改革的重头戏转向了资本,就业、人事及其它改革全是资本化后的产物。这个过程,我们也应该承认它是有序的,不是自然无序的。
1997年,“房地产商”开始从小众走向大众,由建筑企业承包建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开发商”被赋予了新的资本操盘手任务,它让所有城市居民和部分农村人普遍接受了资本与自己的生活实现捆绑,也让房地产行业成为中国第一产业。可以认为,这个过程完全由政策主导,绝不能说是无序。
1996年,网络还只是部分国外军方机构使用,到了2000年,网络开始成为世界性话语,中国没有落后太多,中国的资本很快就切入到这一巨大的市场中,网络经济成为一切经济的根,无网不资本,无资本不涉网。应该讲,中国网络资本也是在有序中成长。
从这几个重大轨迹看,我们并没有发现其中某一个资本扩张进程是无序的结果,全部都是政策引导的结果,甚至可以认为都是有序的。如果我们把其中某一个或几个进程认定为无序,那问题就很大了,就得追溯制造无序的源头责任人。
不断深化的资本扩张为什么会让人产生无序感?
这里可能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数量误区;二是权利误区;三是法律误区。
中国资本在扩张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数量上疯涨现象,资本家成长速度超越了同时代世界上任何国家。与此同时,绝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并没有跟上资本扩张速度。这种不同步现象会刺激普通群体对资本产生厌烦感和敌视感,资本的剥削力度越大,这种错觉越显著。实际上,数量多,不一定就无序,中国只允许有一家开发商并不见得比一万家开发商更有序,三桶油变成六桶油,市场未必会更乱。
中国资本扩张进程的另一个特征是“政策赋权”,也即政策红利的选择性。比如说,不是你想当开发商就能当开发商,并不是你想开银行就能开银行,只有被赋权了,你才有资格,然后,你才能成为资本家。在拿“牌照”的问题上,它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由市场。主观化赋权,阶层化赋权,利益捆绑化赋权,会让不被赋权的那部分人感觉资本有无序性。
资本扩张被人误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法律滞后,很多资本家的第一桶金甚至是第N桶金都来源于法律空白时段,政策上不排斥,法律上无规范,因而会让资本获得更大的利润。没有法律规范,就等于给予了资本违法的空间,当某一天要收紧绳子时,“有序”的政策便代替了法律。从“AB保险”到“大家保险”,并不属于从无序到有序,而是让其从非法状态中脱困,边界是法律,不是秩序。按理讲,这样的非法企业应该直接解体,应该有很多人受到法律制裁,而不是注资解救并实现易手。如果把这类事件仅仅局限在“从无序到有序”的非法律范畴,公众的情绪就更容易平复。
作为普通百姓,一定不要把目光集中在所谓的有序与无序上。无序,是不需要负法律责任的,无论出现何种结果,从未有人对此承担过责任,甚至从来没有人承认过自己有错。有序,也没有让公众获得可以监督的明确标准,没有人能说清楚什么样的资本运作算得上有序?资本扩张的速度多快算有序?资本家的数量增长多快算有序?圈钱圈多少算有序?谁能界定?
我们真正要重视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扩张。
国内资本运作的最成功之处是什么?不是资本家数量多了,也不是公司规模大了,而在于资本实现了对国人的“心理扩张“,凡知道”资本“这个词的中国人都接受了资本,并且都对资本产生了依赖和寄托,就业,离不开资本,生活,离不开资本,创业,离不开资本,生老病死,离不开资本,稍有些理想的人,一旦走入社会,就期待自己未来能驾驭资本。
资本快速扩张引起的另一个扩张是全面性的“债务扩张”,这跟美国的债务趋势是相同的,人才知识取向相同,双方的经济模型应该说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中方的进程晚于美方。任何国家,只要资本快速扩张,经济数据快速扩张,必然同步伴随债务扩张。经济数据好,应该是越来越富裕,为何债务还会越增越多?这就是西方经济学的扩张原理——寅吃卯粮。尽管美国教育和科技都很发达,但它仍然无法支撑美国人浪费型的生活方式,债务成为经济扩张的必然依靠。中国近几十年的高速,也不全是真实生产力突变的结果,也是债务扩张刺激的结果,只不过,这个过程比较缓慢,还没有达到美国那样的显性。
资本扩张和债务扩张型经济模式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是贫富分化的不可避免。资本家拿什么扩张?不是拿自己的存款,是拿银行里的存款,是拿节衣缩食者的存款。当普通百姓的存款还不足以支撑资本家的需求时,发债就成为另一种选项。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用自己的辛苦钱一天天地制造亿万富翁,并让资本不断地增值,其中必须包含相当大的泡沫成分,要持续消化泡沫,又必须持续由中低收入者存款或购买债券维持泡沫,可怜的低收入者在这个泡沫化过程中,把自己的可怜积蓄一步步贬值,从而与富人距离越拉越大。
可以肯定地讲,只要资本扩张保持高速增长,两极分化就不可能缩小,一旦这个节奏变慢,差距才会越来越小,但这时的GDP增长指标反倒不会像之前那么快。换句话讲,凡追求GDP快速增长的国家一定会放纵资本扩张,另一些国家,不搞资本快速扩张,总量增速慢,幸福指数反倒很高,它不是以造亿万富翁为目标。
资本,已经从经济术语变成社会认同,这是近三十多年来的最大质变,这次质变是革命性的,是改变人性的,是趋势性的,是对“国际接轨“的最好诠释,其它所有字面上的、理论概念的描述都不可能比这一现实来得更有说服力。内资清单,外资清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扩大,禁区越来越少。
如果扩张是一种趋势,那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
扩张,有快有慢,扩张快了,公众可能错认为是无序,如果他们把节奏控制慢点,可能让人感觉就有序了。然而,只要是继续要求扩张,那资本的浸润面积必将不断增大,总有一天,它会浸透每一角落。
现在,当大家发现自己必须接受资本时,为了让它更有善良感,有人就提出把各形各色的资本变为“民族资本“,从而实现把“中国资本”区别于“西方资本”的中国式创新。
这种提法是幼稚的,是可笑的。资本,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它的属性是相同的。民族资本,是在特殊时期提出的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政治概念,它本身并没有多少经济指导价值,就是把爱国资本家经营的资本戴上一个“民族”的帽子。“张三公司“由爱国资本家张三经营时,你可能认为它是民族资本,当他的孙子张五经营时,它可能就变成了官僚买办资本。三星公司,三菱公司,西门子公司,老板们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吗?它们是民族资本还是官僚买办资本?谁都没办法科学鉴定。任何时候,都不要抬高“民族”两个字对资本的装扮意义。
考察资本,必须回归到它的原始属性上面,任何变通说法都是在扭曲资本的本质,或者说给资本以新的装束,资本没有东西之分,人性可变,资本不变。社会制度的良性化改革,是为了适应资本衍生的结果,是为了调和资本制造出来的矛盾,并不是改良资本本身。
在对待资本的态度上,未来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全面接受;二是要求缩减。
如果你认为资本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它无关于主义定义,不影响姓氏之争,那就全面接受它,让自己成为资本的一部分,要求制定更多更完善的法律去规范它。
如果你认为资本只属于某个主义专有,它只能属于一种制度,不适用于更文明的未来,就应该直接反对它的扩张,要求制定更多法律逐步缩小资本可进入的范围,为最终实现消灭资本做准备。
今天,当我们发现资本被要求继续扩张时,说明我们这个社会更多精英仍倾向于资本导向,只有“扩张“两个字开始被”缩小“的呼声取代时,新的质变期才会慢慢到来。
对于所有人来讲,真正要关心的问题是资本扩张范围和边界,并不是有序与无序,前者是方向性的,后者是环节性的。
附言:
1,有人问如何看澎湃新闻和中青报曹林的出格言行?答:资本扩张,报,刊,书,网,视,等喉舌,无一例外的那个了,是“人决定一切“的表现。我为什么会退出忆十形太的争论?因为我在观察人的变与不变。
2,我在上文中提到中国近代无哲学家,有人批评我,说毛主席就是哲学家,说《矛盾论》和《实践论》就是最好的哲学著作。回应:对不起,我所讲的哲学家可能同网友们的理解有别,我倾向于哲学本身的理论贡献,而非运用哲学的哲学著作。毛主席是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经济学家等,但可能不是传统的哲学家。
3,有人问如何评价某发言人回应大陆民间对“武统”的呼声?答:自1979年元旦的那个决定作出以后,统一的“第一炮”就注定很难再响起,毛主席决定时不时地放炮,可不是放着玩的,那不是放烟花,当你再想放而又很难放的时候,就理解当年放炮的意义有多伟大。
4,全国各地纷纷开启了时段化的电价新方案。评:我并不反对电价适当调整,一切商品都在涨价,并且涨得很厉害,电价不可能不涨。不要嘲笑美国通胀,五十跟一百的关系。有关用电,我想再次询问,全国各地的“不夜城”和“灯光秀“所用电费由谁出钱?每年用了多少电?碳排放指标由谁埋单?
5,有朋友让评百年新决议。答:对不起,我还没有看到新版本,没法评。
写于2021年11月10日星期三
【文/孙锡良,红歌会网专栏学者,大学副教授。本文原载孙锡良新公众号“孙锡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