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封城之下,城中村打工者的生存困境谁来管?
我很疑惑,为什么总有人以为自己吃饱饭了,全世界人就都吃饱饭了?
那些饿肚子的,不是在“地域黑”就是在“带节奏”?
醒醒吧!您这是事儿没摊自己头上,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也是西安居民,看了上图,不禁为农民工群体感到悲哀!
建起城市高楼大厦的是他们,买不起房只能住城中村的是他们,疫.情期间买不到吃的的是他们,网络上发个声还被认为带节奏,激化矛盾的也是他们。
他们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只因呼吁社会关注疫.情下的农民工吃饭问题,却沦为了有些人口中“无理取闹”的存在。
我不知道有些人的父母、亲友是做什么的?有没有在工地打工的,有没有住城中村的?知不知道他们现在过的什么生活?
据网络资料以及身边朋友那里了解,目前有一些工人是没有锅碗瓢盆的,只能吃泡面这类的即食食品,或者买点面条在烧水壶里煮着吃;就算有做饭条件的,可因为防控需要,不允许商贩开门营业,自然也就无法买菜做饭;就算勉强能买到菜做饭,可菜价又高得承受不住,最终还是狠狠心咬咬牙不买了,吃泡面吧!
疫.情期间,城中村的打工者既没有收入,又要缴纳房租,面对买不到和高攀不起的蔬菜,只能败下阵来,以最廉价的充饥食物泡面为生,而有的人是否能在村子里商店都关门的情况下买到泡面都很难说。
他们的生活物资保障,可以说比小区居民更困难。
外出打工的人,其中不乏年长者,使用智能手机不那么方便,不了解线上购物渠道,不知道找谁解决生活物资保障问题,不清楚怎么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即便现在年轻的打工者已经可以熟练运用网络发声,但还是很难广泛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听到他们的心声、呼声,以此推动解决吃饭问题。
我是从小住在城中村的姑娘,我们一家人也算是外来务工吧,在各个城中村住了10年之久。近些年城中村逐步改造,村里的村民迁移到了小区居住,可许多打工者离开这个城中村,搬到另一个城中村,四处漂泊。
虽然现在的我住在小区里,元旦当晚10点多,社区工作人员还送来了一包救济菜,里面有土豆、包菜、芹菜、笋、大葱,附近居住在小区的朋友也相继收到了政.府免费发放的菜,我们也都有锅碗瓢盆能做口热乎饭吃,可住在城中村的打工者呢?
西安封城,滞留的打工者生存越发艰难。而铆足劲想尽一切办法回家的打工者,正如那三位被调侃凑齐“铁人三项”的神人,一个游泳,一个骑行,一个走路回家,又何尝不是为了生存?
微博上有一条高赞回答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众生皆苦。留在西安舍不得花钱,再说有钱都买不到吃的了,在外务工无非就是想省点钱罢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