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铂鋆:西安“就医难”——新冠两年,我们的经验是否经得住考验?
岁末年初,古都西安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大家的心。近日,多件非新冠病人遭遇“就医难”的消息出现在网络上。
这些病人由于身在疫情管控区域,外出就医往往要求助多个公共服务部门才能出行。当他们前往理应收治封控区、管控区域的普通群众的定点医院——“黄码医院”,又遇到医院临时抬高疫情防控“门槛”,即便按规定出具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也无法就医,遭到多次推诿。
一位大学生网友自称,自己因发热辗转多家医院的发热门诊均遭拒绝,甚至站在某医院喊着“发热病人向前50米本院发热门诊就医”的大喇叭下面,被工作人员以“本院不开设发热门诊”为由推脱。更有甚者,网上出现了一位怀孕8个月的孕妇因为救治不及时不幸流产的消息。
种种消息,让我们仿佛回到了两年前的武汉,那个令人辛酸的除夕。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就表示,“西安疫情是武汉封城后最严重一回”。
事实上,与两年前的武汉不同,目前西安的医疗资源保障充沛。截至目前,陕西省共有4家定点医院投入新冠肺炎病人救治,包括西安市胸科医院、西安市人民医院航天院区两家市级医院。代表当地医疗乃至整个大西北地区医疗实力“第一梯队”的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各省属医院,目前尚未投入新冠肺炎病人救治,仅是派出相对员工总数较少的医务人员参与基层核酸采集及支援定点医院。可以说,西安医疗资源充足,远离当初发生在武汉的“医疗挤兑”。
那么,西安的医疗资源配置存在哪些问题呢?
应急预案:“纸面资源”难变现
早在疫情之初,西安就罗列了2家“黄码医院”、三个“黄码病区”,用于收治来自封控区、管控区的群众常规诊疗需求。随后,又添加了多所水平较高的医疗机构,比如说在当地政商关系极佳的高新医院、国际医学中心。这是两家股份制医院,同属一个大股东,建筑风格好像长沙万家丽,从当地各公立医院挖了许多名医。
这些“黄码医院”可以满足包括血流透析、肿瘤放化疗在内的慢性病人,分娩及消化道出血、主动脉夹层与心脏外科急诊手术在内的紧急医疗需求。各家“黄码医院”看似实力雄厚,连复杂的心脏外科手术都能处置。
然而,在当地疫情最为严重、封控及管控区域最多的雁塔区,仅有一所定点医院。这是一家三级乙等医院,业务实力在西安数不上。病人跨区治疗,又面临院前急救及社区志愿服务人员不足等各种具体困难。这些纸面上的医疗资源对于封闭管控区的居民来说难以变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