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世界上有什么样板
如今“共同富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目标。我们这些中年人都还记得,在“先富起来”的时代,美国那种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往往被当作一个样板。言必称美国成了一种时尚。这不是说不应该学习美国,是我们崇拜美国到了迷信的程度。吃一堑长一智,当我们追求“共同富裕“时,大可不必迷信或崇拜什么。但世界上是否还有一些可借鉴的模式?
大约十年前,我开始对中国读者介绍北欧社会。比较系统的著作,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市场到哪里投胎》。市场竞争,依然是经济效率的基础。这一点,并不能因为我们的目标从“先富起来“转向”共同富裕“而改变。但是,”共同富裕“,比起”先富起来“,是否更能保证市场效率?有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这就是北欧对我们的意义。
比如,丹麦,2016年的基尼系数仅为0.249,是世界上贫富分化最小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福利国家。这样的国家,按照某些鼓吹市场经济的人的理论,只能养懒人,大家吃免费午餐,最后把社会吃穷。08年全球经济大衰退,丹麦也受到严重打击,失业率翻了一倍还多。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这次危机,正是检验福利国家能否有竞争力的时刻。
果然,2010年8月17日《纽约时报》发表一篇报道,题目是《潮水掉头:随着就业的下滑,丹麦开始消减社会保障网》。一看标题就知道,这篇报道的是在全球“大衰退”时丹麦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其中引述了许多失业者的抱怨。“潮水转向”似乎在暗示:原来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可是,这一本来应该非常令人压抑的负面报道,描述的竟好像是天堂:丹麦人失业,能够领取相当于失业前工资80%的失业补助,条件是必须参加在培训和求职计划。这就好像政府免费给你提供教育、指导你怎么找工作,然后支付你几乎和工资差不多的“补助”。08年碰到全球经济灾难,政府支持不住了,要消减这笔福利。所谓消减,就是把领取失业补助的期限从原来的四年降低到两年!
想想看,你如果是丹麦人,失业了也就少20%的收入。这么呆四年,一个大学也上完了。而且确实有免费的职业培训,很多相当于大学水平。政府穷疯了,要消减到两年,这在美国也够上个社区大学的了。要知道,美国工人失业后,政府想方设法让他们再培训。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上社区大学,掌握新的手艺。但是,社区大学再便宜,也要自己掏腰包。更不可能让别人支付你过去工资的80%。当然,在美国,失业往往意味着失去医疗保险。
丹麦一位58岁的护士,因病失业了四年,不仅用了一年的时间通过免费医疗治病,而且拿着80%的工资进行职业培训,最后拿到电话销售的工作。不久赶上08年这次经济危机,又去接受学校秘书的培训。另一位三十岁的女士,刚刚丢掉临时教师的工作。但即使是临时工,失业后也拿到原工资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