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卖二十年
当人类发展进入私有制社会,人口贩卖就已经存在了。可以说,人口贩卖是私有制这样悠久罪恶的衍生现象。从古代记载来看,先秦时已有合法的人口交易市场,政府设“质人”一职,掌成市之货贿,市场里的“人民”,便指奴婢,跟“牛马”一样都是供交易的货物。贱口制度直到宋朝才开始瓦解。历来的封建统治者严厉打击人口犯罪,维系农业社会的再生产,但这种现象在整个旧中国依旧猖獗,归根结底在于土地私有制及其衍生的传宗接代的观念。
新中国成立伊始就着手消灭了卖淫、吸毒等犯罪现象,而人口买卖这个现象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偏远地区仍然顽强地存在。这个现象化成一撮死灰,是在50年代末以后,直到70年代中期,这是主流法学界都公认的事实。本来,归功于当时农村的生产制度以及对基层的控制,人口贩卖曾一度销声匿迹,然而到了78年以后,这项古老的罪恶又随着人口流动而又死灰复燃,并且80年代呈蔓延之势,虽然在83年严打时期有所下降,但其后又迅速反弹,终于在90年代达到顶峰,形成了拐、贩、卖一条龙和设有中转站的格局。本文标题“拐卖二十年”中的二十年指的即是拐卖案猖獗的捌玖十年代。
最近,丰县八个孩子母亲一事在持续发酵中,虽然这次当地有关部门应对舆情较为及时,且根据丰县最初的通报,调查组调查后发现,孩子的妈妈杨某侠不存在被拐卖情况,但这些仍无法打消部分网友的疑虑,这不是群众不信任有关部门,事实上,如果你是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稍有了解的人,大概率会抓住该次事件中两个关键信息:
徐州;90年代。
(注:以上笔者写于三天前,没跟上最新报告。在笔者写到后半段时,关于杨某侠身份问题的调查又进了一步,在董某民、杨某侠婚姻登记申请资料,发现其中含有“云南省福贡县”字样,丰县落户合法性存疑。后确定杨某侠原名为小花梅,云南省福贡县亚谷村人)
徐州,一个苏北的城市,被字体加重在共和国人口犯罪的研究论文里:它是那个时代被拐卖妇女儿童的重要买方市场和中转站,在90年代高峰时,一年被拐卖到徐州的外地妇女高达3000人。
这个沉重的话题还得从徐州的铁路交通位置说起。徐州处于京沪、陇海铁路交汇点。
我们不妨调动一些初中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追溯,徐州可沿着陇海线到郑州这个大枢纽,再往西达宝鸡,南下宝成线,成昆线;亦可从京沪线下到上海,经浙赣,湘黔,贵昆线,无论那条路线,后半段沿途都是一片茫茫的西南山区。
当然,这属于逆推上世纪人口贩卖路线的过程。在那个时代,拐卖的主流并不是令城里人恐惧的《盲山》式的大学生“嫁给大山”,相反,“骗到平原”才是妇女儿童拐卖更常见的情况。买方卖方多同是农民,行成了买卖妇女儿童的销售网络。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