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产业工人
当前职业职业教育重点要培养的也是企业生产结构中的中坚工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最大的利益共同点就是在中坚工人的人才培养上,也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产业迭代转型期企业需求的中坚工人力量,这是产教融合的根本目标。
一
产业迭代带来的复杂化生产
国家提出现代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是一项战略布局,其时代背景是产业迭代所带来的复杂化生产,这是深化产教融合的起点。三一重工的副总同时也是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院长张辉教授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很有启发。他认为发展新业务有三大原则,即效率增长原则、趋势原则以及利他原则,而产业迭代和升级一定遵循的是效率提升原则,张辉认为在产业迭代机器替代人的结果,并不是人变得更轻松反而更忙碌了,因为效率的提高并不必然意味着工作的简化,反而指向企业用工的复合型、技术型需求。
在技术机器替代人的产业迭代中,经济社会生产遵循着代谢增长的发展规律和前进路径,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向着机械化、智能化方向革新,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其最终的结果是逆向分工与复杂化生产。所谓逆向分工就是随着生产线的自动化改进,很多人工操作生产与检验环节都被机器替代了,那么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用工结构就从精细化的劳动分工转变为集约化的“技术操作工+机器”,例如在广西五菱的一条生产线看到的,在自动化生产工艺改造之前,一条生产线同时需要20个工人工作,而在生产工艺改进后,一条生产线只需要5、6个工人即可。
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密度下降了,但是劳动密度和技术密度却在不断提升,从而也就带来了复杂化生产的问题。复杂化生产与张辉教授所说的效率增长原则相关,也就是机械自动化带来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人的生产操作的复杂化问题,生产过程升级使得产业工人不能简单依靠之前的操作工艺和生产经验,例如现在的操作工人需要知道如何操作机械手,知道怎么检修甚至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编程,这些都是复杂化生产带来的。而以前的车间工人比较看重的是操作技能的熟练度,比如焊工、钳工、铣工等操作类工种,或者是数控机床的等传统机械操作。复杂化生产不仅仅意味着对机器操作的复杂,同时也说明产业升级后生产程序的复合化,生产线上的产业工人需要同时掌握多种技能,在保证自己技术熟练度的同时,还需要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能够及时的参与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学习使用新技术,这些都构成复杂化生产的多重面向。
在新型工业化的制造业领域,产业迭代所带来的复杂化生产以及逆向分工提现的最为明显,也是产教融合发展最快速和生动的地方。大量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和新探索都是在工业制造业领域,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亦或者说工业制造业领域才是产教融合发挥核心作用的用武之地。
二
复杂化生产与传统职业教育之间的错位
职业教育仍然是关于知识的教育,但作为教育机构的职业院校本身如果不能及时生产关于职业技术的知识,那么就会相比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滞后性。但同时,职业教育本身又应当是与市场需求导向关系最紧密的教育,是一种精准的对口教育,因此需要通过产教融合来弥合当前出现的并且可能会重复出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与行业企业需求不匹配的断裂问题。
回到产业迭代所带来的复杂化生产的具体情景,传统的职业院校和技工技师类院校还没能够自我转型来适应这种复杂化生产,这种不适应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造成。从主观上来讲,职业天然具有滞后性,因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属于公办教育,是由公共财政支持的教学机构,学校及老师都没有什么生存风险,所以在对接复杂化生产的人才培养转型上具有惰性;而更主要还是客观原因,主要是企业的复杂化生产所形成的新的技术人才需求难以转化为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改革,从而表现出企业用人需求与传统职校人才培养之间的脱节问题。
传统的职教中的校企合作最普遍的就是订单班的形式,订单班的实质就是委培,企业将自己的用工数量和专业方向报给学校,然后学生毕业的时候可以优先聘用,期间企业很少参与学校的学生培养,而以职业学校为单一主体。应当说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其天然的需要跟市场主体保持紧密的联系,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最新知识,但是因为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简单化,使得在企业复杂化生产的背景下,以订单班模式为主的传统校企合作模式难以将企业的用人需求转化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标准。同时,简单的订单班模式也使得企业和学校之间难以进入深度合作,尤其是难以形成优势资源的互补和转化,也就是缺乏一种组织媒介。通过这种组织媒介,能够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资源同构的问题,这样就是产教融合政策要解决的问题。
三
现代职业教育与中坚工人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合格的产业工人,在产业迭代和复杂化生产的背景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则是中坚工人的培养。所谓中坚工人就是与复杂化生产相匹配的核心生产工人,这种工人具有技术技能强、专业复合型强以及综合素质强的典型特征。产业迭代的过程既是企业复杂化生产与集约化经营的过程,也是中坚工人与机器的结合对普通工人替代的过程。当前产业迭代在生产领域的表现是复杂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具体体现在生产线的改进,机器换人的比率大幅度提高,生产过程以智能化和网联化为主要方向,大数据管理和软件操作系统,这些深刻的转变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工人的教育和培训。
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产业当前是向着“新四化”的产业方向发展的,那么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所要求的产业工人应当至少是向着电汽新能源、机械操作与维修、机械软件编程、基础管理能力等方向发展的,这也是企业未来的用人方向。不同行业和产业对中坚工人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内容,但是对中坚工人的需求本身是一致且强烈的。在上汽通用五菱访谈的时候,人资部的经理就表现出非常支持产教融合,就在企业也就和各个层次的学校进行产教融合合作并且投入大量资源的前提下,仍然表示产教融合中学校培养中坚工人给企业所带来的汇报是要超过投入的,企业现在最需要的也是高技能技术人才,为此他们是愿意做长期投入的。
对中坚工人的需求来自于企业工人结构的变动,而工人结构的变动又是产业迭代和企业升级转型所带来的。对于制造业而言,全球产业迭代和产业升级所带来的是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三一重工目前计划精简生产线上70%的人工,预计节约成本50 个亿,这么大体量的成本节约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和生产线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并没有使得生产过程简单化,恰恰相反,整合了原来很多普工的生产环节后,生产过程逐渐变得复杂化。产业迭代首先带来的是生产分工的变化,原先的分工内容在机器换人的过程中被整合,再造为新的分工体系,新的分工体系重塑了之前劳动密集型的普工结构,而转向劳动集约型的中坚工人结构。
中坚工人结构重新定义了生产,也在重新定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还按照传统的生产分工体系和分工内容来培养技能人员,就肯定会出现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企业人才需求端脱节的问题。因此,当前职业职业教育重点要培养的也是企业生产结构中的中坚工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最大的利益共同点就是在中坚工人的人才培养上,也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产业迭代转型期企业需求的中坚工人力量,这是产教融合的根本目标。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