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论“乌克兰问题”

2022-03-07 1121 0
作者: 塞缪尔·亨廷顿 来源: 保马

  编者按

  1996年,亨廷顿出版了名著《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所谓“文明冲突论”风行一时,对这种理论,没什么好说的,有趣的是书中在几十年前“预言”了乌克兰危机。在今日推送的原著选录中,亨廷顿设想了俄乌地区会发生的冲突竞争,提出信仰东正教的东乌和天主教的西乌之间的文明断层,并有板有眼滴描绘了乌克兰可能会面临的政治局面,强调乌克兰分裂为二的可能性,以及俄罗斯可能战胜乌克兰。

  今天看来,形势和“预判”符合了,“预言”实现了。当然,这不是“理论预言”的胜利,世上没什么先知。郭沫若先生曾说殷商鬼神信仰的前提是不给占卜结果定时限,反正总有碰巧的那一天。只能说,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自有其客观基础,混沌博弈也有规律。现在看看亨廷顿提供的这个视角是有益的,因为就连这样改头换面的观念论也懂得从客观情势分析问题,不像那些铁了心拜美帝的普世神教徒,已经滑向唯灵论的深渊。亨廷顿至少说明了意识形态、宗教文明这样的因素在政治格局中的显现,我们当然也可以分析他用张开这些因素的幕布的方式掩盖了哪些更核心内里的角逐。

  本文出处为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译 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七章“核心国家、同心圆和文明秩序”。

  亨廷顿论“乌克兰问题”

  文 |塞缪尔·亨廷顿

1.jpg

  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萨缪尔·亨廷顿著周琪译

  除了俄罗斯外,人口最多和最重要的前苏联共和国是乌克兰。

  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里,乌克兰都曾经独立过,然而在近代大部分时间里,它是莫斯科统治的政治实体的一部分。

  决定性的事件发生在1654年,当时反抗波兰统治的哥萨克起义领袖博赫丹·赫麦尔尼茨基同意向沙皇效忠以换取俄国帮助哥萨克反对波兰人。从那时到1991年,除1917年至1920年的短暂独立外,乌克兰在政治上一直受莫斯科控制。

  赫麦尔尼茨基哥萨克大起义

  然而乌克兰是一个具有两种文化的分裂的国家,西方与东正教之间的文明断层线贯穿了它的中心地带,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如此。

  过去,西乌克兰有时是波兰、立陶宛和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它的绝大部分人口是东仪教的信徒,他们实行东正教礼拜式,但承认教皇的权威。历史上,西乌克兰人讲乌克兰语,他们的观念中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另一方面,东乌克兰人绝大多数信奉东正教,而且大部分人讲俄语。

  20世纪初,俄罗斯人在乌克兰全部人口中占22%,土生土长的讲俄语的乌克兰人占31%。大部分小学和中学都用俄语授课。克里米亚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俄罗斯人,直到1954年克里米亚一直是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那一年,赫鲁晓夫把它并入乌克兰,其借口是承认300年前赫麦尔尼茨基的决定。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