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演员在生活线之下?冯远征的话,揭开了演艺圈的“遮羞布”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艺副院长冯远征,在采访中谈及限制演员片酬不是一件坏事,但他不觉得,限制片酬就一定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他特别提到,要让整个演艺圈规范,在整顿片酬的同时,还要整顿资本对这个行业的影响。
经常拍戏的冯远征,曾深入体察过横店“横漂”演员们的生活,绝大部分演员的生活,在生活线之下。
当记者问,演员行业是不是也需要共同富裕的时候,冯远征的答案是:当然了。
冯远征对演艺圈的行业生态,是有着清醒认知的。
比如这些年,有些演员因为纳税等问题而凉凉,本质上也暴露出演艺圈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这里要提一下,近几年声名鹊起的演员张颂文,曾经他一部戏的片酬才几万块钱。
谈及天价片酬,张颂文认为是资方挑起的头。
“人家为什么不给我呢?为什么人家愿意给那个人高片酬?他漫天要吗?不是,是资方特别愿意说,‘这个戏非你莫属’。”
当资方提出这样条件的时候,演员还不太想去拍这部戏时,资方就会拿出自己屡试不爽的手段:“这样吧,只要您愿意来,随您开价。”
于是我们熟悉的这些“一个亿”、“两个亿”身家的演员就横空出世。
这也是冯远征挑明要“整顿资本对这个行业影响”的原因,他的一席话揭开了演艺圈的“遮羞布”以及丑陋的疮疤。
从大的角度来说,资方对流量艺人的无条件纵容,在逐渐毁坏整个行业的环境和生态。
流量艺人受粉丝拥护,不是因为他们演技有多好,而是因为他们背后资本的宣传、推广和包装。
在资本和粉丝的宠爱下,流量艺人日渐骄纵,“顶流塌房”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2021年更被戏称为“顶流塌房元年”,我们看不到那些“塌房”的流量明星对自身道德的任何约束。
演技就更不用说了,无数老戏骨都吐槽过“数字先生”和“数字小姐”,他们没有基本的台词功底,光拿钱不干事,演着最劣质的戏,拿着最顶级的片酬,让人不齿。
正是这种德不配位,本末倒置的行径,导致大量投资巨大但粗制滥造的国产影视作品的产生。
拿女主角1.6亿的《新版倩女幽魂》举例,有人曾曝出,这部戏的总投资是2.3亿左右,女主角一人的片酬就占到整部剧投资的将近70%,只剩7000万。
这7000万还包括男主侯明昊的片酬及其他主要演员的片酬5800万,也就是,最后的电视剧制作成本,只有1200万左右。
一部投资2.3亿的50集大剧,最后的制作成本仅有1200万,可以想象该剧平摊到每集的费用为多少,也能理解为什么剧组工作人员和群演们,会挣扎在“生活线”以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