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增长”将如何挽救世界?第三世界不为西方背锅
导 语
当今世界不平等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西方国家使用了远远超出其人口比例的地球生态资源。这样一个大的生态负担,依仗全球不平等的分工和贸易体系,透支着第三世界国家的环境成本,滋养西方社会的高消费生活,不仅损害了全世界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也让地球生态难以持久。在这种不平等的条件下,不能简单的谈不要增长,因为第三世界仍然需要增长,而是要针对所谓发达国家(北方国家)的增长和消费开刀。而这又不是简单的中产阶级式(柴静式)的消费者自省,而是要对整个国内国际的社会生产关系进行变革。这种变革无疑是有难度的。首先表现在,对于发达国家工人阶级来说,社会变革不会带来消费和生活物资的绝对增加,而是要绝对减少,这样的变革可能吗?会受到欢迎吗?创作这篇文章的纽约去增长组织就做出了了不起的工作,值得关心这些问题的读者去了解。
作者|Jamie Tyberg 、Erica Jung (Nodutdal 组织的成员和纽约去增长的联合创始人)
翻译 | 于同、丁卯、Alvin
校对 |侯牛
责编|守拙侯寅
后台编辑|童话
1
引言:“去增长”,一个革命性的过程
“去增长”是一项针对全球北方的纠正方案,其纠正对象为“在国家与国际范围内,私人或政府单位建立并运营的增长驱动型对外发展项目”。由于核心经济以加速增长为使命,受此驱动,全球北方建立了一干机构:美国军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华尔街私人银行……以此来打破资源分配的平衡,以利于全球北方的财富积累。这样一来,全球北方经济的野蛮增长就扼制了全球南方的经济发展。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革命知识分子詹姆斯·博格斯(James Boggs)和格雷斯·李·博格斯(Graces Lee Boggs)等人就将“去增长”概括为一种生态性补偿。他们坚称“在美国将要进行的这场革命中,人民不会获得物质财富,反而要做出物质牺牲,这将成为革命史上的首例”,因为“这个国家曾经谋取的物质财富,使世界超过三分之一的地区陷入了贫穷、落后、疾病和短寿的境地。”全球北方的物质过度发展与全球南方的过度剥削之间存在矛盾。这表明,要使南方摆脱剥削,就必须先终结北方的过度发展。
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正是剥削、侵占和积累体系的扩张撑起了社会开支,即社会剩余的分配方式。美国的物质过剩本应带来自由和平等,使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进而能够把时间投入到更有意义的工作中去。然而事实却相反,在强制性的资本主义环境下,普通美国人在政治与社会层面上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哪怕最贫穷的阶层人口也会被资本主义吸引,不断地买,买,买”,同时却没有机会了解他们的社会责任或提高政治意识。这是“一种亟待纠正的反常现象”。基于这样的认识,“去增长”呼吁限制这种经济体的扩张,并设想了一种社会开支制度,既能创建共同意义,又能节省时间和空间,以推动社会责任与政治意识的进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