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彼得大帝到斯大林,斯拉夫人的工业文明之路

2022-03-20 1384 1
作者: 虚声 来源: 虚声公众号

  成本低廉的领土扩张

  回顾历史,会惊奇地发现,17世纪是一个强者扩张的时代。

  天主教圈子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拿下南美大陆,拿下中美洲大陆,在非洲、亚洲抢占大片殖民地。

  新教圈子的英国和法国,拿下北美大陆,在非洲、中东、南亚、大洋洲,抢夺大片殖民地。

  最遗憾的就是华夏文明圈,在明清更迭,在内斗。17世纪前半个世纪,欧亚大陆上最强悍的满八旗骑兵,不是向西去抢地盘,而是一心向南跨过长城,攻击大明朝,最终取大明而代之。

  华夏文明圈这场内斗,直接便宜了东正教圈子的沙俄。

  158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时,沙俄刚过乌拉尔山。到1649年,大清站稳脚跟;沙俄在乌拉尔山以东拿下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付出的代价可以忽略不计。

图片

  这是沙俄历史上最为成功的领土扩张,也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成本最低、最为成功的领土扩张之一。每当看到这段史料,就感到很压抑。

  目前为止,绝大部分文字都局限于分析兴亡更替,或愤恨,或叹息。基本上没有人分析这场内斗对华夏文明圈生存空间之损害。这属于立体史观的景象。

  明清更迭,不过是农耕文明周期内的政权更替。但是上升到文明周期就会看出,因沙俄占据乌拉尔山以东的大片地盘,华夏文明圈的外围空间被大大压缩。

  为什么说文明代差性落伍很可怕?再来分析一下。

  其实沙俄这种扩张,和自古以来的匈奴帝国、突厥帝国、蒙古帝国并无本质差别,非常不稳定。但这些领土在古代经常易主,到今天为何变成俄罗斯的固有领土?只因为彼得大帝的那场改革,推开农奴制的沙俄走向工业文明的大门。

  那条路上还有叶卡特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一世等沙皇,一直到斯大林才算走完,前后大约两百年时间。以往的历史观点描述这些事情时,显得非常啰嗦,且支离破碎,没有人去探索彼得大帝和斯大林之间的内在逻辑。

  用立体史观看,就比较清晰,就是一个民族迈向工业文明途中留下的脚印。

  顺着文明演化的趋势,所有内容才会变得简洁。

  彼得的能耐

  我之前写过一篇杂谈,说彼得干的事儿很像北魏孝文帝。

  当初鲜卑人从最东北的嘎仙洞起步,一直迁徙到塞北的大同。

图片

  面对中原的农耕文明,孝文帝决心改革,为此赔上老婆孩子也在所不惜。彼得和孝文帝一样,面对欧洲工业文明,下决心变革,为此也是赔上老婆孩子在所不惜。他们都是通过自己家族的牺牲,换取民族兴旺、并奠定自己的历史地位。

  1682年,彼得继位时,俄罗斯处于农奴制巅峰。俄罗斯领土的扩大,不过是农奴数量变多而已。当时的欧洲各国,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工业文明初现端倪,整个社会看起来朝气蓬勃。沙俄的神职人员愚昧无知;文学暗淡无光,数学和自然科学无人问津。

查看余下7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