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联解体到俄乌冲突,天下一家何时到来?
这次的俄乌冲突,俄乌的特殊关系被不断提及,普京也多次撰文,试图为俄国解决乌克兰问题寻求理论支撑。正确理解这种诉求,或许才是理解俄乌冲突,乃至由此引发的全球局势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俄乌冲突是苏联解体的历史遗留问题。苏联的瓦解不仅代表了一个超级大国的灭亡,也是斯拉夫民族的空前悲剧,更是人类一次超国家实践的失败。伴随苏联瓦解,俄罗斯不但失去了传统的势力范围,沙俄几百年领土扩张的成果损失殆尽,连核心领土都分化出新的国家,并开始迅速形成独立的民族意识。这种斯拉夫世界的分崩离析,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北约的推波助澜,正向着永久性的分裂快速发展。而俄罗斯要想彻底走出苏联解体的震荡,实现其国家的复兴,就势必要面对并解决这个问题。
如今,俄国抱怨乌克兰的诞生就是个错误,并试图把锅甩在列宁身上。苏联体系是有问题的,过度超前又没有及时调整,不然它不会以解体如此惨烈的方式终结。但要把锅甩在列宁是不对的。
现代乌克兰确实是苏联的遗产,列宁是乌克兰的创造者,这点没错。乌克兰作为一个国家的出现,是列宁面对城下之盟的布列斯特和约的发明。最初的苏联则是一个为了实现全球共产主义而设的权宜之计。如果按当时的构想,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是要打赢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总决战,进而赤化全欧洲,定都柏林,莫斯科的红旗不过是一个起点。包括乌克兰等加盟共和国的建立,也不过是日后建立包含德法在内超国家体系的第一步,最终连国家这个概念也将要消亡。
但苏联终究没有走到这一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权宜之计变得不合时宜。斯大林晚年倒是有过削弱共和国,强化行政大区的计划,可人亡政息。之后的苏联领导层,始终不能修订这套祖宗家法。这种因循守旧,不能正确的与时俱进,是苏联乃至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一个大国的运转是要成本与平衡的。不要说维持苏联体系,哪怕是今天中国一样要依靠中央政府主导的再分配,用转移支付等手段来维持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再平衡。苏联自有其进步性,社会主义的理想天然在追求整体进步,这也是对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有吸引力的一点。
但在热情耗尽后,许多苏联人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看做无意义的浪费,最终更把俄国为维持苏联体系的付出当做一种多余负担。无视中亚等共和国的资源供应或特殊战略地位,幻想靠某种恃强凌弱的新体系来做收割者,只想得到好处,不想付出代价,这种甩包袱论是苏联末期很流行的思潮。甚至,这种想法在世界上直接还很普遍,不少地方的分裂主义就是这么来的,而一般都没有好下场。
历史是明镜啊。
问题来了,作为我国,选择做秦国、楚国、齐国,哪一个呢?不要跟我说“周”。周早已不存在了。
历史是明镜啊。
问题来了,作为我国,选择做秦国、楚国、齐国,哪一个呢?不要跟我说“周”。周早已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