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与80后医学检验专家猝死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微博热搜上关于睡眠的话题又热闹了一把,核心观点就是:不要熬夜,熬夜不利身体健康。
比如,专家说了:“4天睡不好就可能长胖”;有研究表明“睡眠时间不足或诱发癌症”;还有“睡前玩手机会加重疲劳”;以及“持续一周每晚睡不足6小时,会导致体内700多个基因改变”等等。
3月19日,也有个热搜“专家建议晚上10点到11点睡觉”,因为3月18日《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发布,报告显示,过去10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睡眠平均时长从2012年的8.5小时缩减到2021年的7.06小时。调查显示,仅有35%的国人睡够8小时。睡眠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新手妈妈、学生以及职场人士。
就像过往关于熬夜的很多个热搜一样,长期的睡眠问题必将导致身体健康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心脑血管疾病。
但关注睡眠问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是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导致了人们睡眠出现了问题。
3月20日的一则热搜和这个也有关系,看起来让人破防。
3月20日,山东省支援威海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白晓卉,突发心梗去世。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白晓卉带领监测队,马不停蹄辗转于北京、新疆、河南、山东等各个疫*情一线战场。白晓卉还很年轻,80后,42岁,工作方面,她是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博导,正是事业有为的阶段。家庭方面,一般来讲这个年龄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
这样的骤然离世让人感到十分痛心。
对于白晓卉的猝然离世,有同是干检验的网友表示:太能体会现在检验人的压力有多大的,熬夜是常态,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长时间坐着加样,腰椎肩膀都不好,熬到凌晨就开始心慌。但是命令下来了,时间就是紧张,早点出检测结果就为流调多争取一些时间……
这条热搜下面的评论中,有一条高赞评论中类似的声音不少。
比如有位防疫工作者说自己在去年累得腰椎间盘突出直接住院了,出院2个月继续上班又要出去核酸,一天十几小时结果又吃不消病假在家了。
还有人说穿防护服对人体消耗很大,都不用平时的劳动强度就会累到不行,更别说干了更重的工作。
这让笔者想起西安封城的时候,为了早日切断传播链,实现社会面清零,我们曾有过第一天晚上9-11点,第二天早上6点接着做核酸的经历。这样的时间点就意味着医务人员以及负责维持秩序的社区管理人员基本上是彻夜不能眠的。
对于我们来讲是早上6点开始做核酸,那他们大概凌晨4点-5点便要开始准备。这样连轴转下来,熬夜是不可避免的,身体的疲惫是可想而知的,而最让人担心的便是过劳后产生的身体问题,这是需要预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