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下的物流困境和群众自组织

2022-05-12 3058 3
作者: 自动铅笔 来源: 微信公众号“纪卓阳”

  上海市是我国的第一大城市,是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核心,2021年上海GDP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一,上海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高于全国及一线城市均值;上海税收在四大一线城市中也位居首位。无论是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还是金融、商贸、科技、教育等软件条件,不仅在我国是首屈一指的,在国际社会中都名列前茅。然而今年3月起爆发的上海疫情却让我们大跌眼镜,这样一个铁海联运的枢纽,居然连市民们的生活物资都难以保证,这是怎么一回事?从上海疫情下的物流组织形式中我们或许能一窥其中端倪。

  上海疫情发展历程

  首先回顾一下上海疫情的发展过程。2020年初,上海同全国各地一样,采用了属地防控+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防疫策略。这一套办法强调全面普查、严格封闭式管理,成本不低,加上要“围堵”口岸,用行政手段筛查,不是很适合上海。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趋势,继续坚持越来越不划算,于是在2020年2月25日、2020年5月9日,上海连着两次下调了响应等级,最终选择了 “动态清零”、“精准防控”的办法。

  所谓“动态清零”是全国2021年采取的防疫政策,就是在一地发现零星病例后,通过流调快速锁定该病例去过的地方和接触过的人,对这些地方和人进行局部封控,从而在不对社会整体生产生活造成太大影响的前提下,对当地疫情进行控制。上海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激进一些,因为上海行政和医疗水平较其他地方更高,发现病例和流调的速度更快,能够在病例造成影响范围较小时开展封控。从而形成了它独特的“精准防控”策略。在其他城市因为病例封一个小区时,上海只封锁了一个奶茶店。

  当时的宣传报道,讲的也有一定道理

  刚开始的时候结果似乎还不错,到了2020年11月8日,上海创下了连续133天无本土确诊病例的记录。但“奥密克戎”来了,其强大的传染能力跑赢了上海的流调追踪,在社会上快速传播,“精准封控”追之不及。从而在社会上出现的大量病例产生的流调需求更是超出了流调系统的工作极限,“精准防控”政策陷入失效的恶性循环。自4月1日起,感染人数连续增长,上海的封控级别迅速升级, “精准防控”防疫政策官宣破产,整个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都成了风险区。上海的各级官员们也步了其他省份的后尘,搞了 “一刀切式”的 “网格化”管理,关闭了各类的市场商场,管得非常严格,以有100多万人口的徐汇区为例,只开出了82个“封控期间可营店铺”的“正面清单”。

  上海的物流困境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