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章:疫情中的旅游业,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近期全国多地爆发的疫情给旅游行业浇了盆冰水,同时也证明了一件事:没有“疫情结束”,旅游业的好日子也就无从谈起。
这里的“疫情结束”有两层含义:第一,指的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新冠病毒彻底灭绝——而这已被科学所否认(毕竟人类真正消灭掉的只有天花,生物学上消灭新冠病毒几乎不可能);第二,是指“疫情已经不会动摇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这一点则是在中国可能实现的。
毕竟经历了两年多疫情的考验,中国从政府到普通人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备和应对方案。中国并不追求疫情数字的绝对清零,而是通过动态清零,有效遏制疫情传播并引发医疗资源挤兑的风险。
今年两会,已经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如何开放了,虽然后来疫情有了新变化,但这些探讨内容未来总还是能用上的。中国也始终没有完全关闭国门,接待出入境人士的工作一直在改进,比如广州新建可容纳数千人居住的健康驿站,就是新的广受好评的探索。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马沥居地块的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
当然,这些措施目前还是只能维系有限的入境量,对于相关行业来说,依然非常艰难。作为入境旅游行业从业者,下面简要谈一谈旅游业这两年的变化。
从幻想到绝望,旅游行业这两年
旅游行业是受到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国内游稍好,入境游次之,出境游再次之。全国人民在疫情初期的居家隔离和坚持,让国内游至少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运转起来;我自己算是入境旅游的小公司,受到的冲击巨大,但至少外国在华侨民还有一部分,还能做些小生意;出境游公司最惨,客源降低至0,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所恢复。
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的时候,国内入境旅游服务商还做出各种各样的推测甚至是幻想,拿出了无数的论据表示疫情在半年内必然如同当年的SARS一样自然消亡,太阳照常升起。这种盲目乐观的情况在疫情初期非常常见,也怪不得他们,毕竟人在逆境中需要一些相信的东西作为精神支柱。后来到了2020年年中,这种情况基本就没有了——市场陷入一片绝望当中,改行的不在少数。
这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简而言之,做景区、导游、车队、酒店民宿等的企业,一旦出现疫情,房租和人员费用照付,不好取消,所有设备也只能待命,于是这成为导致旅游行业亏损的一大原因。
对于商业模式轻一些的旅游公司,比如携程这样的OTA,以及全国各组团旅行社,如果出发地或者目的地出现了疫情,导致客人无法出行,所有的营销和用户/内容运营就只能空转,没有办法产生效益;但是这个体系打破容易建立难。如果公司一下子把人员全裁掉了,回头疫情消散又允许营业时,是很难快速建立起营业体系的。所以很多公司选择吊着强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