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插画”与文化殖民

2022-05-30
作者: 正义必胜 来源: 新潮沉思录

  无论是一个国家或是一支军队,假使它的头脑麻痹了,那么全体也就会很快地随之而崩溃。

  ——李特·哈特《战略论:间接路线战略》

  最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出版的数学教科书因为被揭露其内容存在重大问题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惊讶于这套用来给全国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教科书插图中的人物,竟然是如此的样貌丑陋、服装怪异、行为下流。

  一套理论上经过层层把关的用于小学生主要课程教学的教科书,怎么会出现如此重大的问题?在大量热心群众的关注与调查下,更多的细节被挖掘了出来,这套教科书的封面设计人员为吕旻、郑文娟,版式与插图理论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负责,但实际上这个工作室并不存在,根据“裁判文书网”的一份判决所披露的事实看,人教社是将课本的版式设计与插图等和美工有关的一切工作都私相授受给了吴勇个人进行的。

  吴勇何许人也?为什么人教社要将这么重要的任务委托给他呢?公开资料显示,吴勇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即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并做到了美术编辑室副主任的位置。

  1998年,吴勇号称成立了“吴勇设计工作室”,同年就有各种颇具社会地位的甲方找上门,要么为其作品颁发奖项,如“香港设计师协会奖”,要么委任其为他们设计宣传品,如瑞士诺华公司(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外国医药公司的原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

  在这些甲方的帮衬下,吴勇自然也是成为了圈内声名鹊起的“设计大师”,还获得了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主任、教授,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国际设计师联盟AGI成员等众多头衔。众多虚誉加身后,人教社将小学数学教材的版面设计和插图绘制这样的工作交给他,在表面上也就毫不奇怪了,毕竟此时的他已经是“享誉国内外的设计大师”了。

  而吴勇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成就,仅仅是因为他个人的“努力”么?可能还因为他有一个“贵人”。公开资料显示,吴勇在出版社时的领导吕敬人曾给予了吴勇很多帮助,而这位毕业于日本神户艺术工科大学,师从日本平面设计大师杉浦康平的“老领导”的各种荣誉头衔自然更是瞩目,不仅是中国“十大杰出设计师之一”,更是“亚洲著名的十大设计师之一”。

  此外,吕氏还拥有一长串各种代表着其显赫社会地位的身份,如AGI国际平面设计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各部门出版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可以想象,吴勇获得这样一位“老领导”的赏识,对他的“事业”能有多大的帮助,前文提到过的吕旻,就是吕敬人的儿子。

  那么吕敬人本人的立场是如何的呢?他曾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审美文化实际是从小孩教材开始的”,而他认为“我们现在的教材它的审美就相对欠缺一些”,是故在“争得人民教育出版社他们的信任”后,“参与到十三五的中小学教材的工作”即图案设计和插图制作的工作中。

  从事后看,他参与的方式,就是把这份工作外包给了他的亲信吴勇,然后画出了一系列让人惊掉下巴的课本插图。这其中有多少经济上和流程上的问题且不去说,是否存在经济腐败抑或是文化腐败的问题还要等待可能会在未来公布的最终调查结果,但笔者在此想强调的是:

  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西方对中国一系列文化殖民活动的一部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自1840年以来,西方对中国的渗透、侵略与殖民并不局限于肉眼可见的经济、军事乃至政治领域,在肉眼看不见的意识形态领域更是煞费苦心。因为他们深知,如果一个文明的意识形态领域被完全殖民,那么即使这个文明拥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也不过是一个已经被斩首后的巨人的身躯罢了,不仅毫无威胁,还会成为各种食腐动物的美餐,让他们得以大快朵颐。

  说起意识形态,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看上去像是政客们用来口吐莲花的政治用语(换言之就是一种虚幻的不真实的谎言)离实际生活很远,但实际上,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哲学词汇的定义是:“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换言之,对好坏、美丑、善恶的评价标准,就是典型的意识形态,她距离人们的生活不仅不遥远,反而近在咫尺,毕竟一个人即使生活在荒野之中,他也不可能不对现实进行评价和判断,而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就是一个文明的文化,因此,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殖民可以说是文化殖民的同义词。

  那么,西方如何进行文化殖民呢?从现实看,他们的通常手段是在用军事力量或各种花样繁多的奢侈品来敲碎一个文明自我保护的外壳后,再对这个文明评判事物的标准或者说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进行扭曲。

  “我们的文明之所以能把你们的文明打得满地找牙,之所以能够制造出这些琳琅满目的奢侈品,都是因为我们的文明对你们那些认为正确的事情不屑一顾,对你们认为美的事物弃如敝履,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所以只要你们拥有像我们一样的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你们也可以成为像我们一样的文明,过上像我们一样的生活。”

  先用武力和科技“证明”目标文明的一无是处进而否定其文化,再寻找这个文明中乐于为西方服务的“文化精英”对其加以扶持,在利用他们向这个文明灌输“先进的文化”来使其彻底丧失自我与作为一个独立文明存在的根本——本文明的意识形态(判断美丑对错的标准)。

  当整个过程完成,这个文明也就不存在了,因为他的文化已经灰飞烟灭了,即使血脉留存,也因为文化的灰飞烟灭,他们只能成为西方的一部分,以“文明化的野蛮人”的身份苟延残喘下去。

  这种文化殖民因为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强大的武力为其背书,其本身又打着“不谈意识形态,只谈文学艺术”的旗号,是故相比军事、经济、政治等殖民手段更加隐蔽,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得到重视。直到近些年,因为本土文化在国家物质力量大发展的环境下得到了一点资源浸润从而有所发展后便迅速遭到了各方力量无所不用其极的诋毁、围攻与打压,恨不得将其扼杀在摇篮中时,很多人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文化殖民”的威力。

  在本土文化被长期打压的同时,一些用西方扣在中国人身上的丑化标签堆砌起来的“文化毒气弹”却能够登堂入室,在得到大量支持后一次次地污染国人的眼睛,无论是清华美院的“裹尸布丧尸脸时装秀”,某些品牌的广告图,还是某动画电影的人物设计,都是距离今天并不遥远的典型例子。

  除了这种将本土文化贬低得一文不值再推销“先进文化”的殖民手段外,另一种更具隐蔽性的手段同样值得注意,那就是利用话语权优势明目张胆地“偷梁换柱”,将外国的事物硬说成中国的,最终成为中国的“文化宗主国”,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近些年被越来越多地注意到的“以倭代华”。

  一直以来,很多人出于各种目的,经常把“大唐正统在日本”“日本保留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云云挂在嘴上,虽然在对中日文化有所了解的人看来这不过是一笑而过的事情,但令人担忧的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古建筑在一轮轮“修缮”中被修缮成了日本风格的建筑,越来越多的中国古代背景的影视作品中的服装、化妆、道具越来越向日本风格靠近,以至于让观众分不清自己在看到到底是中国的影视作品,还是日本的影视作品。之所以会如此,其内在原因也不复杂,依旧是前面提到的“文化殖民”所造成的结果,只是在具体表现上有了一点细微的差别,仅此而已。

  但就是这一点点差别,已经足够让某些人放松警惕了,就像教科书插画问题和前文提到的那些问题都曾长期霸占热搜引起国民的广泛关注,而“以倭代华”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最可笑的是,甚至还有些不少“正能量”人士在这个问题上毫无警惕性,一方面经常发表一些“铭记历史,不忘苦难”等除了文化买办都不觉得有问题的言论,另一方面对于西方的文化殖民活动又乐于被“围猎”。比如,在去年苏州日本风情街禁止游客穿汉服进入的事件中,一些“正能量”大V一边对近年在年轻人中兴起的传统文化元素潮流恶语相向,另一边却对各种日本风情街大力推崇。

  这种现象,虽然荒谬,但其实也是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殖民严重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表现,因为文化殖民的结果,就是被殖民一方的意识形态领悟出现严重的混乱,令很多人分不清对错美丑,搞不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样的基本问题,最终在这种内耗中走向灭亡。

  应该说,这些年随着时事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年轻一代的兴起,很多自80年代以来极其错误的,长期贻害国民的思想,如“X殇”代表的西方海洋文明先进论,东方农耕文明落后论,“中国人劣根性/原罪/丑陋的中国人”论,“西方基督文明仁爱诚信”、“西方人特别有契约精神”“西方体制优越”等等认知已经得到极大的清算,但实际上,路仍然还有很远。

吴勇接受采访时的发言

  即使在当下,仍然还有不少网民对意识形态洗脑,文化殖民,颜色革命等等概念要么茫然无知,要么嗤之以鼻,要么甘之如饴,更不用说被洗脑甚深,思想钢印极其牢固的国内知识分子了。

  就如同前段时间沉思录文章《什么时候是“一座山”,什么时候是“一粒沙”?》中所说,虽然那批曾经如日中天,能对中国舆论造成重大影响的老公知们已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在我国的高校和学术体系中,在各种“知识精英”,“民间智库”中,在我国媒体平台和文化影视娱乐生产机器中,在对外经济交流的各个窗口中,被打上“西方中心”和“依附论”,“社会主义原罪论”的深刻思想钢印的人仍然大量占据其中,并且很多都处在关键位置上,他们平常并不会像以前的公知那样处在舆论中心,但处于社会事件重大节点中,就可能会发生远超普通人的反向作用。

  这样在各领域身居关键位置的“殖人”到底有多少?我们难以得知。他们背后代表的那个阶层在没有经历社会层面的洗牌的情况下,自然远没到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所以,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遇到这类事情,多思考一下,多警惕一些,绝对不是杞人忧天。

  最后的问题是,怎么办?面对这样无处不在、咄咄逼人的来自西方世界的文化殖民,应该怎么办?虽然具体的事情需要做很多,但总结起来却不复杂,那就是——肯定自己,建立自己的美丑对错的判断标准,而不是唯西方马首是瞻。

  “文化殖民”的起点,都是从目标文明开始否定自身,将评价自己的权利拱手让给了别人开始的,他们将评价自己的权利让给了别人,就必然在别人那动机复杂的评价中迷失自我,最终在精疲力竭中走向灭亡,所以一个文明如果能收回对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再因为自认为“卑贱”“落后”“野蛮”而热衷于被“先进”“文明”“发达”所出于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随意定义,摆脱西方的“文化殖民”便不是不可能的了。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