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卫东:在国际体系的剧烈动荡中要坚持不称霸

2022-05-30
作者: 任卫东 来源: 红歌会网

  俄乌冲突不是后冷战时期结束的第一个标志,却是一个最醒目的标志,它无可置疑地宣告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相对缓和,国际形势总体稳定的时期结束,大国之间激烈斗争甚至发生现实的间接战争或可能的直接战争的历史时期已经开始。

  这是冷战后的第一次有大国主动以武力挑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在后冷战时期,世界上也发生过多次战争,但都是美国对外围边缘国家发动的旨在扩张和巩固霸权的战争,而大国关系则总体平稳。西方国家之间虽龃龉不断,但都是局部具体利益之争,不至于解体西方世界。原东方阵营国家大都采取接轨、融入政策,面对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无力也无意另起炉灶,而是试图从中获益,加快发展,用武力挑战现行国际体系完全不可想象。

  现在情况发生了质变。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力图实现伟大复兴的国家随着自身力量的增长开始质疑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权,认为西方加速衰落,东方迅速崛起,试图从格局和秩序两个方面对现行体系加以改造,以体现新的力量对比和意识形态。在这个过程中,民族主义、威权主义取代全球主义、自由主义成为复兴国家的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力量来源,复兴国家与守成国家在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方面同时出现深刻矛盾和尖锐斗争,世界开始由合转向分。这次的“特别军事行动”是俄罗斯建立国际新秩序、新格局、新体系的一次历史性行动。也就是说,俄罗斯试图用军事手段破旧立新。

  结果世界上似乎出现了两个阵营,这在对俄乌冲突的不同态度上有明显表现。也就是说,现在出现了类似冷战的国际格局,但不同之处在于,现在的两个阵营是严重不对称的。特定两个国家的GDP对比可能不相上下,但两个群体的整体差距则非常悬殊,西方阵营无疑占据明显优势。而且,力量对比不等于GDP对比,产业层次、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价值观念、文化教育、体制机制、社会活力、同盟体系等等都是力量对比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才会如此不顺利以至于出现了“陷阱论”。

  设想中的探囊取物式“特别军事行动”变成了久拖不决的真正意义上的消耗性战争。俄罗斯的目标一退再退,而乌克兰却日渐强硬,以至要收回克里米亚。可能出乎挑战者的预料,此举非但没能加速西方的衰落,反而像一剂强心针,极大地加强了西方国家的团结,激发了它们的斗志,以至于法国总统马克龙收回了对北约脑死亡的诊断。现在,俄罗斯面对的是包括所有西方大国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它们不仅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还凭借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权对俄罗斯进行国际制裁。俄罗斯本想通过此举改善地缘政治环境,但现在连长期奉行中立政策的瑞典和芬兰都毅然决然地要求加入北约,而它们的加入将加倍恶化俄罗斯的外部环境。不仅如此,完全可以预料,西方决不会满足于挫败俄罗斯此次军事行动,必然要借机实质性地削弱俄罗斯,使其完全丧失再次发动类似行动的能力,同时寻求改变俄罗斯政治体制。也就是说,西方要把普京执政20年的成果打回原点,让实现伟大复兴的俄罗斯梦彻底破碎。当然,俄罗斯会奋力反击,所以斗争将会非常尖锐地继续下去。

  俄罗斯这次的军事行动说明,没有充分的经济发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以支撑,单纯依靠军事力量特别是核力量,是无法在物质的对抗中赢得胜利的,更何况其军事力量在软硬两方面都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相当差距。而且,没有人民自觉自主意识的充分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只靠民族主义的激昂情绪和威权主义的精神驱策,是无法在意识形态的对抗中赢得胜利的。事实上,人民高度的自主自觉意识,对崇高价值观的坚定信念,民众智慧的充分发挥,社会经济的充分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才是国家力量的根本源泉,也是国家利益的关键因素。维护国家安全,除领土主权外,最重要的就是维护这些关键利益的安全,提升这些关键因素的能力。但俄罗斯安全观偏重地缘政治,历来通过扩大版图和势力范围求安全,结果使周边国家纷纷投入西方怀抱以寻求安全。

  现行国际体系是史无前例的全球性霸权体系,美国对其他寻求平等权力或试图取而代之的国家无疑将进行先发制人的全方位打压。在可预见的未来,西方国家抛弃美国霸权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是一种集体霸权。冷战时期支撑东方与西方对抗的物质和精神力量都已不复存在,现在复兴国家与西方国家或守成国家、霸权国家的主要矛盾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而是权力关系的矛盾。在意识形态方面,西方认为是自由民主与专制独裁的矛盾,以此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毋庸讳言,西方国家目前在物质力量和意识形态方面总体处于优势地位,所以对复兴国家来说,立足于与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对抗绝非明智之举。事实上,美国的衰落、霸权的瓦解自有运数,急于摧毁或取代将得不偿失。对复兴国家来说,当务之急是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所以,新的东西方对立并不符合复兴国家的利益,用俄罗斯分担中国压力也不过是缘木求鱼。俄罗斯采取此次行动后,中国外部安全压力不但未见减轻反而越发严峻。美国的策略是在对俄罗斯落井下石的同时对中国极限施压,有一种迫使中国重蹈俄罗斯覆辙的味道。显然,美国不怕两线作战,因为在二战时美国就同时在欧洲和亚洲作战。有观点认为,如果俄罗斯战败或垮台,中国的外部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但问题在于:第一,以中国之力能挺住俄罗斯吗?第二,为挺住俄罗斯而付出的代价中国能承受吗?所以中国的利益不在于挺住俄罗斯和坚持东西方两军对垒,也不能在俄罗斯身上押宝,而要在中美俄大三角中寻求有利地位和转圜余地。也就是说,三角关系而不是两个阵营更符合中国利益。

  中美无疑已处于敌对状态,但这不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宿命。国际关系的本质是权力、利益和意识形态关系,并最终表现为权力关系。这些基本上都是社会性关系而不是单纯的物的关系。也就是说,GDP或物质力量的接近或超越并不意味着必然产生冲突,冲突往往最终源自权力争夺。两次世界大战和后期的冷战都是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与斗争,其中一些还伴随着不共戴天的意识形态矛盾。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的政治和战略智慧值得学习。1969年,面对苏联的侵略特别是核打击威胁,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九字方针。其中不称霸一方面是为了团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方面是要让美国知道中国没有霸权野心,不会像苏联那样与之争夺世界霸权。这一政策的提出使美国认识到,使中国免遭苏联侵略对美国是有利的。所以美国随后向苏联明确表示,如果中国遭到核打击,美国将视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美国将首先参战。由于进行了充分的备战并采取了正确的对外政策,中国成功阻止了苏联箭在弦上的侵略,赢得了和平与安全。

  经过这些年的积极作为,以隐藏真实意图和能力为精髓的韬光养晦已经难以为继,因为一切都已摆在桌面上了,互不知底的打牌变成了公开布阵的下棋。这时,棋力的高低全在公开、真实的政策上。韬光养晦曾经为中国争取和平外部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在韬光养晦之后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基本对外政策呢?现在面对复杂局面,特别是美国的战略压力甚至是现实的战争威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一方面切实做好战备工作,随时准备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一方面坚定奉行不称霸的对外政策,不谋求、不争夺霸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平与安全。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