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越高,核酸出结果越快?
香港第五波又反弹了,最近的新增确诊已经由两周前的两三百每天上升到千余人级别。
作为对传染病的应对手段,必要的核酸检测是必须的。因为可以在风险地区快速筛选出感染者,从而控制感染者及潜在感染者,从而达到阻断传播链条的目的。
笔者此前写文批评过度、反复核酸,单次核酸精度不够/形式化核酸,核酸检测公司弄虚作假、官商勾结牟取暴利等等,但并不是要彻底否定这一方式,而是希望好钢真的能用在刀刃上。
香港也在鼓励市民应检尽检,但是结果要24小时之后才能出,有议员认为承办商这24小时出结果还是太慢,理想应该是6-8小时出结果。
相比这个,更麻烦的是,按照付费来设置出结果的等级。
据大公网报道,全港现有19个社区检测中心和数十个流动采样站,市民郑先生于上周六下午2时,到达鲗鱼涌社区会堂社区检测中心,以「工作需要」为由检测。在门口的工作人员解释,无论何时前来检测,自费240元可确保翌日早上8时半收到检测结果;免费检测则会在48小时内有结果,但不能保证确实时间。
交了钱的郑先生,果然在第二天早上收到了短信链接,得到了一份核酸阴性的文件,采样28小时候,又收到了阴性结果的短信通知。
这种免费48小时出结果,自费固定时间出结果的现象,在当地并不是个例。
收费越高,出结果越快,这“差异化服务”果然很capitalism。
鲗鱼涌社区会堂社区检测中心的营办商有着不一样的说辞,它们的发言人称,无论自费或是免费检测,都是在24小时内有结果,没啥差异,员工培训时已经讲明了的,并且收费240元的是政府规定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没有差异化,免费和自费240的的区分在哪里?以什么理由来收那240元?另外,难道员工的做法仅仅是揽客,诱导来检测人员必须出这240元的话术?
当然了,这是自己去采样点检测核酸的情况。
当地部分私家医院和医务中心也有体用检测的服务,收费390元至2200元不等,最快采样2小时后有结果——这收费往往不包括医生诊金。
虽说,收费价格高低与出结果时间不完全呈正比,但的确,收费较高的,出结果一般都较快。
说到底,还是钱说了算。
检测如此,得病也如此。
3月中旬,第五波上升高峰期的时候,网友“禾几日月”基于港府的公开数据做了一份可视化地图(数据尽量细致到楼宇),地图显示,富人区确诊的几乎没有,穷人大面积确诊,紧接着是普通家庭和小康家庭大面积爆发。
原因很简单,高密度居住+人员高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