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好像也躺平了
今年618累计下单金额为3793亿,去年是3438亿元,2020年2692亿,今年比去年涨了300多亿,咱们又赢了~
这2年618销售其实多集中在5月30号,618已经没多少人再等了,618数据8成是比不了530。
而从5月底有关618的预售跟踪报表我们可看出,基本大部分品类预售都出现了20-80%降幅:
从主观感受上这2年618跟往年相比,
也是安静了不少。
这回618,没众多头部主播吆喝,没大量明星晚会造势,不见铺天盖地广告,更不见618新梗,昔日火出天际的购物节,也成了个普通的星期6。
当然在舆论上似乎也是如此:
坊间传闻,各社交平台有关“2022消费降级”关注量高出“2022年618大促”20倍...
从去年双11到今年618,昔日购物节那种狂欢感似乎一去不返,民众似乎不愿消费了,为何?
表象原因就2字:复杂。
购物节最早还算实诚,10块优惠券就是优惠券,大都以满减为主,简单粗暴,一看就懂。
但近几年套路就多了,什么预售、定金、尾款,还有什么消费券叠加满减;尤其x东,搞个优惠跟做奥数一样,平时我们放松娱乐时间都没有,哪有心思为了便宜几块钱去烧脑做题?
而且最后下单会发现,
价格TM比平时还贵,
这是一方面。
但根本原因是啥?
很简单:没钱,
没钱,拿P消费?
5月16号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商品零售下降9.7%,其中汽车类跌幅更达到31.6%。
此外据第3方数据平台跟招商证券数据显示:4月,淘系休闲服装GMV合计391亿,同比减少20%;彩妆+护肤品同比下降22%;黄金珠同比下降超20%。
可以说,大多数品类销售都崩得一塌糊涂;就连我朋友圈,今年520那什么秀花秀晚餐的都少之又少。
羊毛出在羊身上,但若羊自己的毛都快被薅光了,甚至都没小羊出生了,那整体羊毛可不就越来越少。
跳出购物节,其他类型产品销量一样让人揪心。比如今年4月国内手机出货量1807.9W部,同比下降了34.2%。
其实,自2022年起国内手机出货量就一直在连续下滑:
从购物节到换手机,大家把口袋捂得越来越紧,这不还是没钱?但没钱原因就多了去了,比如你看失业率:
除了失业率扎心,咱杠杆都有点加不动了。20年1季度我们被新冠突袭,那会放贷余额大概是46W亿,同比还增长了13.9%,仅是增幅不多就是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