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明:忘记历史会有多危险?
今天是9月18日,是中国人应该记住的特殊日子。91年前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十四年侵华的开端,这一天是中国的“国耻日”。
有人在故意忽略918这个日子,他们只记得每年的911。
918这天提醒国人不忘“九一八”国耻,就不只是不忘记历史那么简单,而是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如果从“九一八”事件发生前东北地区的中日军事力量对比看,“九一八”事件既不应该发生,更无可能成功。因为当时的东北军无论从军队数量、武器装备,都远优于关东军。“九一八”事变前,虽然东北军部分精锐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但留驻东北的东北军还有约20万人,大中型火炮600多门,迫击炮2000多门,机枪2000多挺,步枪几十万支,还有坦克15辆。而日本关东军只有正规军10000人左右,外加非正规军一万多人,机关枪200挺,掷弹筒150个,火炮40门。没有飞机,也没有坦克。另外,东北军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还有精锐20万人,可以随时驰援东北,而关东军可以动用的援军只有驻扎在朝鲜的两个师团2.5万正规军。
仅仅从硬实力看,关东军这完全是一次不可能成功的以卵击石的狂热冒险军事行动。日本关东军敢这么做,是基于他们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状态的判断。九一八事变之前,板垣征四郎在他的站前动员中就提到:“(中国)它是一个同近代国家的情况大不相同的国家,归根结底,它不过是在这样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上加上了国家这一名称而已,所以,从一般民众的真正的民族发展历史上来说,国家意识无疑是很淡薄的”。
为什么说“九一八”是国耻,不仅仅因为这一天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更是中国驻军在占有绝对的军事优势的情况下,因为没有抵抗意志,将整个东三省都拱手让人,还由此坚定了日本决策层敢于侵华的决心。
日军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给日本关东军的秘密报告中说:
“须知‘9.18’迄今之帝国对华历次作战,中国军因依赖国联,而行无抵抗主义,故皇军得以顺利胜利。……倘彼时中国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则帝国在满(日指东北)之势力,行将陷于重围,一切原料能否供给帝国,一切市场能否消费日货,所有交通要塞、资源工厂能否由帝国保持,偌大地区,偌多人口,能否为帝国所控制,均无确实之把握。同时反满抗日力量之集结,实行大规模之游击扰乱,则皇军势必苦于应付矣。”
“九一八”事件,最能说明,一个国家的人民一旦精神涣散,硬实力上的优势并不能带来战局上的胜利。这对于今天的中国,非常有警示作用。一旦被对手判断为缺乏国家意识,危险也会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