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奇临别打了拜登的脸:美国疫情大流行没有结束
82岁的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终于要退休了,下个月他将辞去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以及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的职务。
福奇领导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已有38年时间,工作时间50年。
他在8月底对《纽约时报》表示,他将退而不休,老干部要继续发挥余热,他要到美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如果精力充沛的话,他将从事写作,并推荐优秀的年轻人进入政府卫生部门工作。
作为“七朝元老”,安东尼·福奇经历过美国艾滋病毒爆发、西尼罗河病毒、炭疽热、大流行性流感、禽流感威胁、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
然而,他职业生涯最大的挑战却是在退休前面对的新冠疫情。
因为新冠疫情问题,福奇连他参加的最后一场白宫新闻发布会也在闹轰轰的气氛中收场。
11月22日,福奇在发布会现场回答记者提问时,没有被主持人卡琳.皮埃尔点到名的右翼媒体记者戴安娜·格列博娃(Diana Glebova)反复大声询问有关新冠病毒起源问题。
双方在福奇面前爆发争吵,卡琳怒斥记者,“我受够了,我不想跟你纠缠。”
而福奇关于重视疫情问题的提醒则被这场闹剧所淹没。
在这三个月来,因为即将退休,无官一身轻,福奇在媒体上频频发声,9月19日,他对美国的“与病毒共存”说法提出了不同看法。
福奇认为“与病毒共存”是做不到的,因为新冠病毒在不断地变异,而天花病毒不会每年变异。我们已经有了天花疫苗,可以为人类提供终生免疫力,但新冠病毒目前没有根除它的疫苗,因此无法“共存”。
但拜登在9月18日的“美国疫情大流行已经结束”说法影响非常大,许多美国人连疫苗都不想打了,因为拜登还说,“没有人再戴口罩。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健康”。
当时,福奇没有站出来公开反驳拜登,是顾忌到11月的中期大选,拜登需要用自己的抗疫“优异成绩”来提升民众对民主党的支持度。
从这三年美国疫情来看,福奇始终处于一个非常纠结的角色之中。他既是防治传染病领域的专家,同时又是一名政客。
作为专家,他在特朗普时期因说真话而遭到了共和党的多次围剿,甚至议员们将他叫到国会兴师问罪。
拜登上台后,民主党的防疫就是靠一张嘴,用媒体来制造“岁月静好”的假象,然而,在疫苗充足的情况下,拜登的防疫“成绩”,死亡人数比特朗普时期还要多。
这一点,福奇是清楚的,但他却变得更加圆滑,只谈加强疫苗接种(加强针),仿佛成了疫苗产商的代言人。对加强防疫限制的措施则避而不谈,尽力做好一名政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