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潮”来了,房地产还有戏吗?
作者注:这是今年7月15日的一篇东西,后来不见了。有人让我说说房地产,不想再写了,就把这个东西翻了出来。偷了懒,见谅。
富兰克林有一句话,“这个世界只有死亡和税收不可避免”,现在看来还要加上一个房贷。
“断供潮”说来就来,在炎热的夏季,给人们带来了透骨的寒意。
短短时间内就有100多个楼盘加入其中,颇有燎原之势。这只蝴蝶的翅膀还会扇起什么样的狂风暴雨,这个时间窗口有多大,还有谁会被拖下水,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这个地雷早晚会响,没想到的是来得如此之快,如此决绝,力度如此之大。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系统性风险。
个体的断供是民事问题,“断供潮”的背后却是无法回避的民生问题。
“断供潮”的元凶有两个,一个是开发商烂尾无法兑现承诺,另一个是不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预售制度。
在中国房产预售制度中,开发商,银行,地方政府这个“铁三角”承担的都是有限责任,只有购房者需要承担无限责任,需要有识别一切陷阱的本领,需要面对所有风险。在这种预售制度中寻找契约精神,就像在产妇中寻找处女一样可笑。
楼盘烂尾和资金监管不力都和购房者没有关系。购房者贷了款,按约定准时还款,那么保质保量按时收到房屋就是他们庄严的权利。
无论你的楼房是否烂尾,无论交房如何的遥遥无期,但是你的房贷必须按时还。这不是契约精神,这是强盗逻辑,这是市场经济的扭曲。谁应该来承担违约责任,谁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大家心知肚明,但一定不会是购房者。
“断供潮”是那些烂尾楼业主们心态崩溃后的唯一选择。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也是契约精神受损者正义的选择。
“断供潮”正在通过一个本不应有的方式参与多方利益纠缠,在没有公平正义可言的预售房领域强行打造一个各利益集团公平博弈的平台。这是一场无奈和绝望之后的“韭菜起义”。
“断供潮”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反抗精神。开发商和银行违约在前,购房者不还贷款堪称天经地义。没有人敢让开发商承担社会责任,但是所有的获益者都不能吃干抹净后变成了毫无关系的旁观者。
这也印证了鲁迅的那句话,只有你要把屋顶掀了,他们才会同意你开一扇窗子。这些断供者宁愿放弃自己的利益也要讨要一个说法,无论是契约精神还是道义责任,他们都应该得到支持。
“断供潮”在中国房地产的历史上具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宣告了“卖楼花”的游戏最后失去了生命体征,期房也正式走进了历史。
天量的巨大财富在利益集团内部“快乐分肥”,他们制造的灾难却要由购房者来承担。这个放纵开发商抢劫式致富的庞氏骗局,正在“断供潮”的冲击下,走上了穷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