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冷战思维与国家阶级斗争
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逐渐接近世界领导权力核心,而且这一趋势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处于持续加速过程中。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这一进程不被终止或打断,那么势必最终会打碎旧有的国际秩序,创建一个新世界。而这个结果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不以某个人、某个群体、某个阶级以及某几个国家(比如5YLM)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准确把握住这一世界发展的主脉,我国审时度势,积极构建多级世界,适时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举措,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付诸实践。
但美好的愿望收获的不一定就是善意的回报。因为旧秩序的被打碎,意味着既得利益集团、既得利益阶级长期享有的免费“福利”的丧失,那么这些既得利益方也因此势必会以各种方式来拼死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以帝国主义国家为组织形式、以维护“普世价值观”为名义,对不甘心被奴役、被压榨的民族和国家进行赤裸裸地武力征伐,用“奴隶的血肉”来维系它日渐腐朽和坏死的躯体。而这一征伐的最显著“成果”就是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苏联~这个第一次由劳动阶层掌权的红色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出现了以新中国为代表的一系列人民民主的、由昔日的被压迫压榨的劳动阶级所主宰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这些新兴社会主义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以国家联合联盟形式的互助合作,也是在实践层面对“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宣言进行的大胆尝试,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但整体上,这一尝试对帝国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也迫使他们采取了新的应对策略和方式,这就是冷战。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全世界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在经济上构建欧盟,在军事上成立北约,以美国为代表的“帝盟”开始了其一系列的“南征北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南联盟科索沃战争以及目前的俄乌冲突。搞得全世界烽烟滚滚、鸡犬不宁。面对着战争后的满目疮痍和人民的流离失所,“帝盟”国家回复说,这就是你们反抗的代价!多么的泯灭人性、多么的厚颜无耻!
显而易见,目前博弈双方的领军国家就是中国和美国。在外交领域,近年来我方对美方的负面定义之一,就是美方坚持冷战思维,拒绝承认并融入多级世界的框架,是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反动。针对近期的俄乌冲突,2022年4月7日,人民日报再次刊文《冷战思维是对世界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强调美国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是造成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很明确地将“冷战思维”定性为政治语汇中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