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林:从战略意义上,而不能从个人喜好上去定义国际关系
今天在“昆仑策”上读到尹国明先生的文章《还原一个真实的朝鲜,对中国很重要》深受启发。尹先生认为:虽然不赞同朝鲜搞世袭,但中朝友好对中国很重要。
由此我想到:要从战略层面上而不能从个人喜好上去定义国际关系这个话题。
当下,对中国而言最敏感的国际关系之一是中俄关系。网媒上有两种对立的声音:一是说中俄应该结盟一起对付美国;一是说中俄不能走得太近甚至需要适当疏离。
第一种是出于对美国霸权的反感和担忧,觉得美国不但实力强且好打群架,如果中美爆发冲突,中国双拳难敌四手,中俄结盟后的实力与美国及其盟友相当,中美对抗时中国才不会落于下风。
第二种是说俄罗斯有过侵略中国的历史,俄罗斯也曾经想融入西方,在美国压迫下才靠近中国的,故俄罗斯不真诚、不可信。中俄走得太近,得罪美国,可能引发中美冲突,中国得不偿失。
而中国官方对中俄关系的定义是什么呢?2019年6月5日,中俄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此伙伴关系被评价为上不封顶,下有底线。
问题在于,去年美国政府一手挑起的俄乌冲突爆发,同时美国政府明确地把中国定义为头号竞争对手。美国政府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将俄乌模式强加给中国的意图越来越明显,中美关系缓和几乎成为不可能。这样的前提下,怕得罪美国这个因素已经消失——得罪不得罪,美国政府都铁了心地要阻断中国发展,为此不惜发动战争。中国必须运用和平与战争两手阻止美国政府的企图:一是继续在缓和中美关系上做工作,这样做有利于实事求是地树立中国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让世界人民认识到美国政府才是规则的破坏者、冲突的挑起者和和平的威胁者。二是必须为美国政府对中国可能发动的战争做准备,打造好自己的威慑力吓阻美国及其帮凶,使其不敢轻易对中国言战,如果美国政府孤注一掷,中国也要保证自己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中俄关系的定位必须明确一个结果:俄罗斯在和美国的博弈中不能倒下。具体地说,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不能输。哪怕是最后美国及北约亲自下场,俄罗斯也必须得顶住。否则,一个失去北方屏障的中国后果不堪设想。中国事实上已经与俄罗斯形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
如何才能做到使俄罗斯不能倒下呢?军事上中国暂时不能给予俄罗斯直接的支持,因为那将违背中国自己一贯坚持的国际关系准则。但在经济上、外交上、国际舆论上,中国可以做很多事。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必须放下恩怨、面对现实、着眼未来,着力调整好中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