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胜玉:不要被美国“稳中”战略牵着鼻子走
中评社华盛顿3月15日电(记者 余东晖)美国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孙飞(Phil Saunders)指出,只要北京觉得和平统一尚存一线希望而不是毫无希望,则对台动武的可能性就小。
美国会设立的智库美国和平研究所(USPI)日前举行主题为“中国对台意图变了吗?”在线研讨会,研讨美国国防大学新编辑的《海峡两岸:中国军队为对台战争做准备》(Crossing the Strait: China’s Military Prepares for War with Taiwan)。该书集结了美台学者就两岸关系的政治和军事背景,北京动武决策考量,解放军的能力,以及台湾如何自卫等议题进行的研究。该书主编之一、美国国防大学中国军事研究中心主任孙飞在研讨会上指出,北京对和平统一的偏好是真的,但和平统一并不意味着北京就不会使用军事手段施压来达到目标。他称北京混合使用“劝说、统战、胁迫”三种工具来实现目标。
什么情形会导致北京动武?孙飞分析三大类情形:第一,台湾宣布法理独立,美国与台湾建交,重建军事同盟;第二,台湾局势动荡不稳或台湾追求核武器;第三,如果中国领导人认为和平统一是不可能的,而此时又觉得统一的时间到了。
孙飞说,今天北京依然很谨慎,不愿设定统一的硬时间线以免框定自己。所谓2027年动武时间表,只是北京到那个时候具备攻打台湾能力的时间表。他表示,当前最让他感到担忧的是,台北与北京之间或华府与北京之间思维的“误解”。亦即台湾向独立迈出一步,他们觉得只是“切香肠”的一小块,却被北京认为是跨越红线;或者华府在与台北的官方关系或军事支持方面多做一点,认为这是渐进式的温和步骤,但北京认为这跨越了红线,不可容忍,必须动武。而且北京的红线并非一成不变,有可能被重新定义。
孙飞强调,重要的是,北京领导人没有放弃和平统一仍有可能的希望。如果北京放弃这种希望,转向严厉的军事竞争,这对各方都不是好事。他表示,美国对台政策的一部分应当是加强“我们的一中政策”的可信性;美国好的威慑战略除了在军事上加强自己和台湾的能力和部署,还应当包括对北京的“再保证”——保证台湾不会宣布独立,保证美国不会与台湾重建同盟关系。台湾则应表现出与大陆加强对话的意愿,给大陆以机会来劝说台湾人民统一是好事。
“要有和平统一的一线希望,但不是毫无希望。”孙飞两次如是说道。
昨天“阜成门六号院”发了一篇“善意看待马英九此行,不要天天喊打仗,还是要和平”(说武统会中断中国崛起让改革开放40年成果丧失)的文章。很明显,马英九就是奔着瓦解大陆武统民意、影响大陆领导人下武统决心而来的,就是要让大陆人民看到和统不是毫无希望,这就达到效果了。很多中国人吃这一套,因为绝大部分老百姓都是不想打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