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胜:所有制混乱是一切混乱根源,所有制变换必然引起政权更替

2023-06-27 5884 9
作者: 王常胜 来源: 秦安战略

  人类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只有两种形式,即公有制和私有制。与之相伴和相对应,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方式也只有两种,即生产资料公有制对应和伴随计划经济,生产资料私有制对应和伴随市场经济。也就是说,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国家或社会实行计划经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国家或社会实行市场经济。

  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只能对应其特有的经济形态、伴随其特定的生产方式,不可能一对二,更不可能反对应或相背离。也就是说,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的国家或社会只能对应计划经济形态,生产资料私有制性质的国家或社会只能对应市场经济形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国家或社会不可能同时对应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形态,更不可能相反地去只对应市场经济。反之亦然。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原理。

  从人类社会不断追求公平公正平等的进步发展方向的角度理解,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与之相对应,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也是大势所趋。这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生产资料公有制优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更先进、更有生命力,而不是有的人鼓噪的相反。

  当然,一个国家或社会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革命、调整、过渡过程中,会出现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所有制并存的状态,相对应地也会出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经济形态,但这种状态是临时的短暂的,不会长时间、更不会长久存在下去。

  一旦一个国家或社会两种所有制长期并存,必然形成“公”与“私”的长期对立、对抗和冲突,从而引发全社会信仰崩塌、思想混乱、意识形态分化、矛盾加剧、人心涣散、凝聚力下降等。同时,由于私有制深得投机分子、精英人士及当权者的青睐,更符合它们投机取巧、以权谋私、做人上人的心思和愿望,从而在公与私的较量中使“私”气占据上风。这样,必将导致这个国家或社会的正能量受打压、正气受压制、价值观扭曲、法律天平倾斜、公权公器沦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秩序混乱、矛盾激化、阶级对立、贫富分化、公德不举、道德沦丧等,为国家或社会分裂、动荡埋下严重隐患,为外族入侵提供可乘之机。

  新中国建立后,国民党统治时的私有制残存势力很大,严重阻碍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特别是在举国抗美援朝时,这些私有经济的弊端充分显现。弄虚作假、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次充好、垄断市场、投机倒把等,大发国难财,甚至干出危害志愿军战士生命和健康的勾当。这与人民当家做主、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为此,我们党利用三年时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这一举措,深得民心、广受全国人民欢迎,取得巨大成功。从此,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内,由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变为屹立于世界舞台的工业大国和强国,使中华民族发生了亘古未有的质的飞跃。

查看余下5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9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9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