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 再谈张雪峰现象:“真小人”与“伪君子”


  6月24日晚,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张雪峰发了条微博,称“因为过度劳累,胸闷心悸,大晚上的被医院收治强制住院了”,并关闭了评论区。

  次日,#张雪峰 因过度劳累被强制住院#的词条登上了热搜。紧接着,几家大媒体就开始“整活儿”:

  张雪峰的视频在网上很容易找到,具体观点也不难总结,诸如网友从他的视频里归纳的:

  医学分口腔和临床,口腔本科就可以就业,甚至大专就可以就业,临床必须读到博士,尤其你想去三甲,博士就是门槛;

  想学临床,家里一定要做好准备,35岁才可能养活自己;

  口腔就业没有地域性,但是临床就业有很强的地域属性,你想在什么地方尽量报你想就业的那个省的医学院。不是说完全不能跨地域就业,而是机会很低很难;

  儿科,说了很多,总结就是两个字,慎重;

  医学专业是有技术壁垒的专业,只有学医了将来才能做医生,临床是大后期职业,家里需要长期投入,但是35岁之后会迎来职业的发展,岁数越大越值钱

  ……

  然而,到了媒体口中就只剩下一句话、一张图:

  “网友:就是这家伙不建议学医”

  媒体的这种言论透着“幸灾乐祸”的嘴脸,更是直观地诠释了什么叫作“‘要断章取义’节选自《不要断章取义》”,生动地展现了一些媒体和媒体人的德性和操守,这才是“现身说法”抹黑新传行业。

  正是因为这些媒体和媒体人长期以来的无良表现,才让很多网友借张雪峰的“打晕”言论来嘲讽他们。

  但是,张雪峰本人其实完全没有这个意思。他在直播中仅仅是从就业回报率等功利主义角度出发,认为家境一般的孩子不应该去报新闻传播专业,而且还是成绩不错、本来可以有很多选择可以在毕业后尽快回报家庭的理工科学生。

  就在张雪峰被舆论围攻的时候,某些媒体向新闻系实习生收取“管理费”的做法又被网友翻出来讨论。

  还有新传专业的毕业生普遍遭遇的“无薪实习”的做法。

  而且传媒行业普遍是“老人带新人”,脏活、累活全是新人干;初入行工资低、加班严重,明明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老师”的署名往往还在前面,最后能不能出头、能不能学到实质性内容,全看“老师”……

  张雪峰不建议家境一般的考生学医,跟他不建议家境一般的考生学新闻的道理差不多。

  临床医学学制长、想进好医院门槛高;要经过毕业季的低薪实习甚至无薪实习,还要经历漫长而辛苦的低工资“规培”;医学院学习的知识完全不够用,老医生肯不肯教很关键……这的确不是家境一般的孩子能够轻易承受的。

  不仅西医如此,中医更是如此,现在一个中医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根本就不可能学到能上手的地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必须要找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带,而现在仅一个拜师费普遍就在几万元以上,某些名医“收徒”起步要十几万甚至更高……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