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克念:医院讳莫如深的绩效考核制度才是“看病贵”的症结所在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杨文俊一台设备吃掉了1600万元的回扣,吉林那边中医院医生玩命抢夺患者手中的化验单……一场被称为“史上最强”的医药领域反腐败行动正在持续深入推进,已有公开信息显示,截至8月14日,今年全国至少已有179名医院主要负责人被查。
“史上最强”医药领域反腐能否破解“看病贵”这个“老大难”问题?街头巷尾,众说纷坛,有看好的,有唱衰的,有乐观的,也有悲观的……有人说,“看病贵”是共性和普通性问题,如果腐败是症结所在,那各地的医院领导岂不是要一网打尽,医院岂不是要全军覆没?细想这话有理,“看病贵”原因很复杂,其症结究竟是什么?资深媒体人贾梦霞采访北大教授李玲的视频《医改11年,看病为什么越来越贵》值得思索。
贾梦霞说,“现在医改都11年,我们去医院的时候发现还是给你开一大堆检查,去看一个感冒有的也要500元以上,有人把医疗问题形象地比喻成大闸蟹和绳子,让你做一大堆检查,这就是绳子,卖的不是大闸蟹的钱,是绳子的钱。”李玲说,“原因就是全国的公立医院大概财政的投入占比不到10%,90%以上的收入要靠医院自己创入。”
对李玲的观点,笔者持不同看法。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财政投入不足与“看病贵”已没有了必然联系,也就是说没有因果关系;因为按这个逻辑,上世纪捌玖十年代,国家更加困难,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更少,那么过去的医院收费应该比现在更高才对;因为按这个逻辑,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个别医院经费充足,收费却不见便宜,反且更高;因为按这个逻辑,就无法解释虚增设备价格、一台设备吃掉了1600万元的回扣等医院领导的贪腐行为。那“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专家学者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医疗卫生投入严重等等,诚然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也确实对看病价格产生影响,但笔者认为这不是医生忽悠或吓唬病人“小病大检”“小病大治”的关键所在,正因为抓不住关键,所以“贵”就成了无解的难题。那关键到底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医院讳莫如深的绩效考核制度却少有人提及。
毛泽东说过:“坏制度把人变成鬼,好制度把鬼变成人。”邓小平说:“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成好人,一个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成坏人”。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小病大检”“小病大治”之所以泛滥,不是医生的医德医风变差了,也不是财政投入占比不足,而是医院对医生的考核机制出了问题,原来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丢弃了,变味变态的考核机制却大行其道。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