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降低这事,背后的原因到底是啥?
前几天跟几个朋友聊起生育率这个话题,大家对于生育率降低这事背后的原因都很感兴趣。别看这事与大多数人都息息相关,但是对于背后原因的解释却往往大相径庭,所以今天这篇文章也聊聊我的观点,当然这也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
很多人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就是现在生孩子这事成本实在太高了,不仅仅是经济上直接支出的成本,时间上、关爱上都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成本。还别说什么回报不回报的,现在年轻人没谁还指望什么养儿防老,能成功把孩子从出生带到大学毕业,孩子毕业以后可以自食其力,那就算谢天谢地了。要是将来还得再支付孩子的结婚成本,真是想想就头疼。
但是对于这种直观的感受,大家的解释却完全不同。
有的人觉得,都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条件好了,吃饱了反而变得自私了。个个只想着自己生活得好一点,舒服一点,自由一点,全然不管什么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要说生活成本,老一辈生活质量和物质条件比我们这辈差得多了去了,怎么他们那辈又愿意生?
而很多不想生孩子的年轻人的想法其实恰恰相反,他们会觉得自己过得本就一塌糊涂了,如果生个孩子仅仅是重复自己的生活,甚至比自己过得更难,那生孩子这事反而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要说自私,老一辈生孩子的那个年代,养儿防老的思想还非常普遍,今天的年轻人哪个还会想着生个孩子来获取点经济回报?所以能简单说他们自私吗?
很显然,这事如果只是从什么自私,责任的角度去解释,是解释不通的。
我们还得从生孩子的成本这个最直观的现象出发去找原因。从个人家庭去看,生孩子和养孩子的成本,是这个家庭需要支出的一系列生育、养育、教育的各种支出,包括金钱、时间、家庭陪伴等等。但是如果我们从社会的角度去看,那它就是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所需要支出的社会成本。
一个社会要维持再生产,就需要劳动力。这一辈的劳动者老了,就需要下一辈的劳动者补充进来。因此一个社会必须要有一定的生育率,保证这个社会的持续再生产能继续下去。
可是,维持劳动力的成本是什么?很多人恰恰就是忽略了这一点。
在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社会里,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的占有者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资本论第一卷》
啥意思?很简单,一个劳动者,作为自己劳动力的所有者,在失去了生产资料以后,唯一的生活途径就是把自己的劳动力拿到劳动市场上去卖。能卖多少钱呢?这个卖的钱就是你的工资。
很多人以为这个工资是你能力的等价交换,其实不然,能力的等价交换只是表象,它的实质是维持你的再生产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倘若真是什么能力的等价交换,那这个社会早就实现全员按劳分配了,哪里还会搞出那么大的贫富差距?其实大家只要想想自己工资到底能买些什么,就很清楚劳动力的价值是维持必要生活资料这句话的含义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