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中方在知识产权议题设置上受制于美方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被美方议题设置牵着鼻子走,美方指责什么,中方就被动回应什么,这就在议题设置上听任美方摆布并受制于美方。中方理应按中方立场、观点,通过议题设置的三大创新来进行针锋相对的主动进攻,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方式使美方议题不攻自破,难以自圆其说,这才能使美方陷入自我打脸与自相矛盾的困境之中。
看了昆仑策8月3日张志坤老师《中国无须执着地去证明自己不是“威胁”》一文,非常赞同,也颇有感触。相当长时期以来,中国人在和美国打舆论战时,总是跳不出美国霸权设置的话语陷阱。
一、中方媒体与官员谨防落入美式荒唐逻辑的陷阱之中
在中美博弈与舆论战中,美方屡屡指责中方“盗窃”美国技术与知识产权,其中充斥着诸多颠倒黑白、经不起推敲的谎言。历史和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不是偷来的、抢来的,而是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得来的,美方指责中国发展靠“盗窃”知识产权,完全是无中生有、极其荒谬;指责中国强制技术转让没有事实依据,完全站不住脚。
美方指责中方“盗窃”美国技术与知识产权的谬论隐藏着一个美式荒唐逻辑: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唯有美国才能搞重大科技创新,美国是科技创新上无所不能的“全能冠军”,其他国家只能跟在美国后面跑,从美国引进技术与知识产权。按此荒唐逻辑,中国是肯定搞不出什么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即使搞出来也肯定是“盗窃”美国技术与知识产权。如果中方总是辩解并没有“盗窃”美国技术与知识产权,恰恰是间接承认这一美式荒唐逻辑,间接承认美国是科技创新上的“全能冠军”,落入其陷阱之中,使中方在中美舆论战中陷于被动应付的困境。中方的应对策略应是在议题设置上反制美方,主动引导中美与世界舆论。
二、中方在知识产权议题设置上不能受制于美方
美方对中国“盗窃”美国技术与知识产权的无理指责已趋于常态化,中方必须有应对美方无理指责的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应做到让美方每次无理指责都变成其自我打脸与自相矛盾,遏制其嚣张气焰。
议题设置是传播学的专有名词,是指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题在公众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关系。换言之,在大众传播中越突出某一事件,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就会使社会公众突出议论这一话题。
中方从媒体到官员,在应对美方对所谓中国“盗窃”美国知识产权炒作与指责时,没有从中方立场进行议题设置,而是受制于美方。美方议题设置有公开的显议题与相对隐形的隐议题,美方设置的显议题(也可称之为明议题)是所谓中国“盗窃”美国知识产权。美方不停地拿这个显议题无理指责中方,中方则反复回应中国并没有“盗窃”美国知识产权。也就是说,美方用什么议题指责中方,中方就回应什么,这就在议题设置上听任美方摆布与受制于美方,说得难听点,这就被美方议题设置牵着鼻子走。笔者不是说这样回应完全不应该,但中方只按美方显议题设置来回应,毕竟是个被动防御手段,且一不小心就会落入美式荒唐逻辑的陷阱中,助长美方无理指责的嚣张气焰。
其实,对大恶霸的重拳还击也是有过的。早些年一位主管外贸的高级干部在与美方谈判时,美方首先挑衅说:“我们是在和小偷谈判”。我方的这位高干马上反驳了一句:“我们是在和强盗谈判”!
时至今日,这样机敏睿智的官员已经难觅踪影,而粉墨登场的,却大都是一些六神无主自甘卑微的”智囊、精英”。
其实,对大恶霸的重拳还击也是有过的。早些年一位主管外贸的高级干部在与美方谈判时,美方首先挑衅说:“我们是在和小偷谈判”。我方的这位高干马上反驳了一句:“我们是在和强盗谈判”!
时至今日,这样机敏睿智的官员已经难觅踪影,而粉墨登场的,却大都是一些六神无主自甘卑微的”智囊、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