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当代中国需要多少金发碧眼?
最近,有人对中国经济表示担忧,其中一种论调是:上海、北京街头,特别是机场,都是黑眼睛黑头发的中国人,看不到金发碧眼的老外了,所以,中国开放出问题了。
有一个叫格隆的人,做了一个视频到处发,说外国人不来了,外资不来了,美国飞机不飞中国了,所以,中国经济要垮掉了。
这种把金发碧眼数量当作改革开放标志的怪论,并非首次出现。2010年6月,美国《大西洋月刊》就刊登了一篇有关中国企业雇佣非专业白人职员的短文,题为《租个白人》(Rent a White Guy)。不少中国公司雇佣一两个白人,只要求他着西装、打领带,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只在会议上、谈判桌前陪绑装门面。这些人中,有的冒充公司高管,有的冒充专家,有的冒充投资者。工资为每天100美元,每周1000美元。这种极端现象是改革开放误区的一个表现。究其根源,是不少中国人把金发碧眼当作开放的标志了。与此类似的是,一些论坛、会议、展览,都要邀请一些金发碧眼的客人。一旦找不到合适的金发碧眼欧美人,就找一些留学生或外籍底层雇员来充数。
中国很早以前就主张,愿意与包括欧美人在内的五大洲所有的人平等合作,愿意和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朋友。但世界不是那么单纯的,利益之争、霸权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一段时间,中国和美国处于敌对状态,相互不来往,那主要不是中国造成的。因为,从1840年以来,中国被动挨打,受尽欺凌,施害者中,金发碧眼的不少。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美之间达成了搁置相关争议、开展经济合作的共识,美国的盟国跟随美国与中国改善关系,掀开了中西方关系新的篇章。的确,当我们看到尼克松夫妇、老布什夫妇登上长城、品尝烤鸭时,有一种亲切感,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的交互。中国增加了大量金发碧眼的朋友。
我们当然希望天下太平,当然希望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当然希望世界上没有歧视和霸凌,但“二战”以后的70多年来,世界和平发展新秩序并未成为坦途,而是屡遭挫折。联合国并未充分发挥稳定世界秩序的作用,大国博弈仍是决定世界秩序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2008年中美贸易战,是美国政府先挑起来的,并且美方推出了系统性的打压政策。在我看来,这不是新鲜事,并不是美国人的“开放思维”突然逆反了,而是利益博弈的必然——在美国可以用军事手段维护自身绝对优势时,它可以不用经济手段;在美国经济具备压倒性优势时,它也不必动用太多的经济制裁措施;在美国可以牢牢掌控和利用台湾省、谋取自己在东亚战略优势时,它也不用采取立体措施压制中国。美国人在骨子里是不接受中国强大起来的,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都逐步强大以后,美国必然调整对华政策。
中美贸易战叠加疫情冲击,中美之间人员往来减少了,这是事实。但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相互依赖的角度看,中美之间的人员往来终究是要恢复的。不过,这种恢复不会像打掼蛋那样,结束一盘,大家洗洗牌再来一盘。由于中美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美国霸权主义给中国合法权益带来过、现在还在增加威胁和损害,双方达成新的平衡妥协,是需要时日的,甚至是需要重新构建规则的。所以,中美关系在一定阶段处于低潮,双方来往少一些,合作不那么多,是正常的。强扭的瓜不甜。
当前中美关系的重点是保持沟通,防止误判,管控好分歧。在这个过程中各自调试自己,只要不发生重大突发事变,双方重新构建平衡、平等的合作关系,是可能的。到那时,双方人员往来就会重新多起来。
不过,即便如此,中国街头巷尾的金发碧眼也不会乌央乌央的。道理很简单,中国是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全球范围内的金发碧眼人口是个不那么大的群体。当然,全球范围内白种人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比黄种人多一些。但金发碧眼的白种人其实并不多。事实上,即使遭遇疫情冲击和中美关系低潮,中国境内的存量外国人也是不少的。其中,不少人爱上了中国,常来常往甚至长期居留。
中国街头巷尾有多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不是一个必须要考察的指标。我们不仅会继续保持开放的制度和政策,继续与各国友好交往、平等合作,而且会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政策措施,让来华从事商务、旅游、科技合作的各国友好人士感受到礼仪之邦的大气和友善。从商业角度讲,我们会打造全球一流营商环境,便利各国投资者、企业界人士投资兴业,共享发展红利。
所有来中国的外国人,只要他们遵守中国的法律,尊重中国人的文化习俗,我们都欢迎。但同时,我们不赞成对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额外关照、给予特权。对任何种族的外国人,我们都一样尊重。当然,也不需要统计什么指标。那些炒作“外国人不来了”的人,是吃饱了撑的,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作者:董少鹏;来源:鹏友来开会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