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被逼进城的吗?上海郊区的农村也一样没有年轻人


  前两天我因为看到有人引用温铁军的话,说农民是被赶进城的,觉得这个说法很荒谬,反驳了一下,很多人不同意,头条上有很多人反驳我说,他们那边老家农村人还很多,是因为学校没了,才不得不进城买房。

图片

  其实这仍然是倒因为果,农民大量进城,农村空心化在前,学校撤并在后。当然,学校撤并之后,可能也有人在农村生了孩子,发现没有学校可读了,只能又被迫去城市里,这种情况当然也存在。

  农村空心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农民也是人,也想过更舒服的生活,并不想一直待在农村里,即使农村有很多他们习惯的东西,但终究是跟着工作走的,哪里能提供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生活,就去哪里。

  农村的空心化不光是发生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实际上即便是发达地区较为偏远一点的农村,这个情况也是一样的。

  这几年因为疫情,出游很不方便,所以节假日只能选择和亲戚朋友在周边农村找民宿去住一住,让孩子在一起玩一玩。我去过崇明、青浦和浦东的几个民宿,还有稍远一点的桐庐,除了在朱家角古镇旁边的一个人家之外,其它几个村子都是明显感觉人很少,大多数只有老人。

  今年五一去的是青浦的一个民宿,说是民宿,其实就是一个农村的房子,稍微装修了一下,挂在网上,在青西郊野公园不远的地方,步行到青西郊野公园大概半小时左右。

  那几天因为是节假日,所以白天其实游客很多,人是不少的,吃饭、停车都很不方便。但即便如此,这个村子也没多少人了。我们住了三天两晚,除了对门有一家人是外地来的打工的人,是租的房子之外,其它当地人的房子和我老家情况差不多,多的两个老人,少的只有一个老人住在里面。

图片

  因为常住人口少了,所以白天虽然有很多小摊贩在景区入口附近做生意,但到了晚上就没什么人了,商店都没有,我们想给孩子买点零食和水果,也没有地方买,最后只能开车去四五公里之外的镇上去买。

  这个情况也很普遍。我老家村里以前有很多商店,最多的时候六七家商店,两三个乡村医生诊所,甚至有人开过饭馆,还有人开店卖菜。那时候商店里的商品也很多,老百姓的日用品基本上都可以买到。

  但是现在商店数量已经大幅减少了,而且商店里的东西很不齐全,经常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不常用的东西,很不好买,要买也只能到镇上去买。诊所也没了,只有一个村卫生室,而且不看病,只发药、打疫苗什么的,村里人要看病,就必须去镇上。

  晚上六点多,吃过晚饭之后,村里基本是就黑了,虽然主干道上路灯还亮着,但是大多数人家都不开灯。即使有老人在里面,也很多人都不开灯,或者是只开着电视,不开灯,给人感觉和内地农村差不多,完全感受不到这是上海。

查看余下4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