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彦|认知战:美西方“遏制中国”的特殊作战样式,不可不察
中国日报网
据中国日报网1月20日报道,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组成了一项联合调查,通过梳理2020至2023年刊发在英国主流媒体上的超过1000篇报道发现,负面论调主导了版面,正面报道几乎为零。
研究表明,正是上述“一面倒”的消极、重复的选题和观点,塑造了当今中国在西方世界的负面形象。
这是美国将中国列为“头号竞争对手”,将中国崛起视为“头号战略挑战”,利用美国国力,以及“无可匹敌的盟友和伙伴关系网”,通过推行对华认知战,达成“遏制中国”的一项重要“战果”。
所谓认识战,就是通过信息、技术、谋略等,影响人们的意识、思想、情感和精神,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人们通常把作战空间分为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物理域作战是生死之战,信息域作战是胜负之战,而认知战域作战是是非之战。
认知战的战略目标是破坏信任。战争只能消灭人的肉体,不能改变其意识形态。认知战以破坏敌国公众的信任为目标,包括公众对国家政权、体制、领导人、盟友的信任。认知战通过控制目标人群的思维和反应方式,改变其三观,然后将民意武器化,从而对敌对国家施加影响。
认知域已成为大国博弈、实力对抗的必争之域,认知作战则成为影响未来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
2001年美国防部将认知战要素区分为领导才能、士气、部队凝聚力、训练水平与经验、情势感知和公众舆论等方面。
五角大楼
2010年后,美国提出的“脑刺激计划”、“阿凡达计划”“不眠战士”“读心部队”等,都是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研究的认知战战术。
2014年,脸书针对70万用户进行了一项情感试验,每天向他们推送具有特定情绪倾向的内容,结果发现用户发帖行为会因为收到的内容而产生明显改变。所以,脸书可以通过改变帖子内容来操控用户情绪。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聘请了一个数字战略师,通过交易,从脸书拿到了8700万用户数据,通过相关算法刻画出这些用户的心理特征,再向他们精准推送广告和各种消息,以帮助特朗普胜选。
2017年9月,美国空军参谋长的戴维·古德芬上将首次在军事上提出了“认知战”的概念,强调“战争形态正由消耗战向认知战方向转变。
2018年3月美国通过《澄清境外数据合法使用法案》,美国政府可以从全球各地调取使用过的信息。此法案,将美国政府的数据攫取权延伸到国外。
2020年11月美国军事运筹专家迪恩·哈特利出版《认知优势:从信息力量》,提出制胜未来冲突的关键在于夺取认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