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杰:从驴党换帅到徐克版道德虚无主义
2024年7月22日拜登推荐哈里斯“转正”,特朗普随即在CNN扬言“哈里斯比拜登更容易击败”。徐克版《笑傲江湖》里有一句台词:“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在乎实力”。拜登退选背后,驴党的公道、人心、是非、实力何在?
在2024年6月27日举行的电视辩论中,拜登毫无疑问被前美总统特朗普从头压制到尾,这也让拜登的支持者们对这位81岁老人失去了信心。继电视辩论的惨败以后,拜登急于挽回败局,而7月份在华盛顿展开的北约峰会便为拜登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既能转移公众视线,也能让拜登争取更多的民意。谁能想到,拜登在北约峰会上口误连连,不仅没能让自己挣回面子,反而还让更多人对他失去了信任。不仅如此,共事多年的盟友佩洛西、奥巴马等人接连反水,也让拜登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一时间,人们不禁怀疑:拜登是否还有机会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呢?自与特朗普“灾难性辩论”以来,81岁的美国总统可谓是受到了多数选民的质疑。如此情况下,拜登的民意支持率已发生了大幅度下降,就连许多驴党大咖及其金主都放弃了拜登,他们表示拜登应主动退出此次竞选,给其他人机会。截至目前,共有17名国会的驴党大咖公开呼吁拜登应退位让贤,而驴党知名金主乔治·克鲁尼也希望拜登退选。拜登对自己目前的处境非常清楚,但他并没有慌乱,因为他已为7月11日的北约峰会做足了准备,打算在此一雪前耻。但拜登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精心准备好了一切,但自己在北约峰会上的表现,竟然糟糕到无法挽救。在北约峰会期间,拜登介绍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时,竟将其误称为俄罗斯的总统普京,这引起了许多人的惊呼。幸好拜登察觉到了这一点并及时改口,不然之后指不定还闹出什么笑话。本以为事就此过去,可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泽连斯基”的事刚过去一会儿,拜登很快又在发布会上将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误称为特朗普。这次口误可不像误称“泽连斯基”时那么容易蒙混过关了,特朗普直接抓住拜登的失误,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讽刺道:“干得漂亮,拜登。”拜登的两次口误可谓是引起了许多北约官员的不满,他们纷纷抱怨道:“拜登的两次口误,直接毁了我们准备了许久的北约峰会。”驻华盛顿的欧洲高级外交官表示:“这几个月来,我们一直在忙着联系那些加入特朗普团队的人,与他们打好关系,同时,还要向美国保守派智库发表讲话,从而向支持特朗普的人传达有关乌克兰的消息。”而一向支持拜登的英国人如今对拜登也是非常地不信任,先是有英国大使皮尔斯与特朗普的团队取得联系,与他们展开全新的外联工作。此后,又有英国外交官对拜登表示了不满:“如今有关选举的信息全都淹没在了拜登健康与能力的相关报道下,接下来没有人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或许拜登会突然精神失常,然后下令发动武装袭击也说不定。”至于德国方面,更是直接表现出对拜登主动放弃竞选的期望。德国外交事务委员会的议员罗德里希直言:“显而易见,若是拜登仍然坚持竞选,最后的胜者只有可能是特朗普,希望拜登能主动退选,让哈里斯等有机会的人参加竞选,与特朗普竞争。”除了外国的那些盟友以外,拜登在美国的盟友也表现出了对他的不信任,此前支持他上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与佩洛西接连表态,这让拜登非常地头疼。奥巴马已不止一次警告拜登:击败特朗普的可能性不大,是时候退场了。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前几天还在力挺拜登,但在北约峰会以后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她直截了当地提醒拜登要尽快决定是否退出竞选,不要让驴党建制派失去最后的机会。事实上,在佩洛西看来,拜登已不可能再击败特朗普,既然如此还不如趁早放弃竞选,让驴党建制派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剩下那些有机会的人选上。不得不说,拜登如今面临的局势非常地糟糕,就算是公平竞选,他也未必是特朗普的对手,更别说如今他接连失去了奥巴马、佩洛西这两位重量级的盟友。拜登在2020年的美国大选中能打败特朗普,一是因为有着奥巴马在为他拉票,二是有着佩洛西在给特朗普添堵。如今没有了这两个优势,拜登赢特朗普的胜算将更小。除了佩洛西与奥巴马以外,拜登所在的驴党建制派也不全是支持他的,现在驴党建制派已在考虑让更有机会的年轻人代替拜登迎战特朗普了。无论是现在的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还是加州州长纽森,都是比拜登更有机会竞选上总统的备胎,就连前国务卿希拉里,都比拜登要靠谱得多。这三个“年轻人”中,哈里斯的机会无疑是最大的,但不知为何,这位美国副总统如今还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她表示会继续跟随拜登的脚步。但拜登可不管她是不是真的忠心,他最近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但也明白哈里斯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所以拜登曾在7月11日强调:“哈里斯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但她若想当总统,除非经过我的同意,否则我肯定不会选她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此事的结果连拜登也不一定有能力干涉。“形势比人强”,个人的实力再强也当不住“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2022年2月2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王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称,“中方一向按事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国人围绕俄乌战争与哈以战争至少分出五派:支持俄罗斯、哈马斯的坚持“中国利益优先”而大骂对手“汉奸”,支持俄罗斯与以色列的坚持“实力优先”而大骂对手“鼠辈”,支持乌克兰与以色列的坚持“普世价值优先”而大骂对手“狭隘”,支持乌克兰与哈马斯的坚持“反战优先”而大骂对手“野蛮”,支持“事本身的是非曲直优先”的大骂对手“盲目”……毋庸讳言,世界各国例行记者会的幕后都是有导演的,中方不愿在俄乌战争与哈以战争中明确“选边站”无疑参考了民意。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导演,推而广之则是有什么样的民意就有什么样的内政外交。三年大疫之后,国内“大片”消费能力上去了,“大片”质量却严重下滑了,甚至有种把“圈钱”写在电影上的感觉,“何以然”?朝野上下围绕“报复性消费”的共识喧嚣一时,“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在刺激GDP的同时也刺激了人性最贪婪的阴暗面,直至中国大片票房遭到观众越来越离经叛道的恶趣味审美的反噬。以《飞驰人生2》为例,在第一部中张弛明明已飞出悬崖“狗带”了,结果第2部原地复活,第二部的评分有7.7分,故事连6.8分的第一部也不如。《飞2》既没有突出老一辈人情冷暖的绝望,又没有拍出年轻新一代的热血梦想,《飞2》就是把第一部的剧情胡乱复制粘贴了一下,其明显的圈钱行为却获得了高票房与高评分。者也难怪,从2023年华语十佳的严重注水到2024年的烂片圈钱无下限,到底是电影更垃圾了还是如冯小刚所谓的“导演垃圾,观众更垃圾”了?抑或让电影更垃圾的渠道更多了!片方、媒体、网络红人、推荐达人、无脑粉丝都是这场烂片盛宴里的既得利益者,将一部部烂片精心包装成了精品神作,最终只能让普通影迷消费买单!相比之下,徐克版“武侠片”遭到的反噬就更是不可逆转而不可能在中国内地大片票房中遥遥领先了。苏东剧变前夕徐克把关的“武侠片”都有哪些台词赤裸裸地“发扬光大”道德虚无主义?“这个世界,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人有人造反,鬼有鬼作怪,天下间没有一处是净土”;“朝廷里的恩怨,非我一介武夫所能干预的,通常的是非,都是真相不明的”;“正义这玩意只不过是种同情,对与错不是那么区分的”;“鬼也学人一样,为了利益互相利用,人的世界太复杂,难分是非,跟鬼神在一起黑白分明反而简单”;“以前人家说邪不胜正,这句话还对不对,你放心邪绝不能胜正”;“其实人生不逢时,比做鬼更惨”;“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误,你们说人间有情,但情为何物?真是可笑,连你们人都不知道”;“有时人的希望真真假假分不清楚,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你要避开人间”;“人是善忘的,无论你做了什么事,很快就随风而逝,谁还记得”……
徐克版《笑傲江湖》拍完三部曲后阅片无数的观众老爷表示:“现在看武侠电影不如去听刀郎新歌”。如今的“武侠片”有“武”无“侠”,比如徐克借向问天之口说出的那句“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在乎实力”,而其武术设计则是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眼睛一瞪就放大招隔几十米戳死人,就这瞒神弄鬼的动作还要绽放个慢镜头划划水以彰显高深莫测。这样的武侠片是正常人无法欣赏的,武侠片没落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徐克版道德虚无主义泛滥成灾,影响大众对理想与浪漫的认知与共鸣,以至于当下海外华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逐渐降低。昔日独步天下的武侠片也走过“一丘河”而落进了“苟苟营”。武侠片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只能站在勾栏扮高雅。在快钱时代,流量才是“正能量”,所以“变现”才是当务之急,千万别指望谁会帮你实现愿望,有可能人家养孩子缺奶粉钱才出来干活的。把徐克当救世主的似乎拜错了庙门,“发扬光大”道家之颓废糟粕当不了佛主。“武侠”之“侠”以人为本,最早的人物形象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要离、聂政、专储、荆轲等等所谓的“门客死士”。“匹夫一怒,血溅五步”的故事让人热血沸腾,鉴于“侠以武犯禁”,韩非认为舞刀弄剑的社会闲散人员不事生产惹是生非是导致社会动乱的原因之一。韩非子这话涉及的格局有点小了,公平状态下还好,在一个失去公允的世界里只能用拳头挽回做人的体面。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好汉不能带着怨气闭眼。正义迟到时谁能心平气和等正义来打卡?危急关头只能道德与武力双管齐下才会力所能及的避免更大损失。道德与武力是组成武侠形象的基本特征,传说中的侠客敌视皇权漠视朝廷律条,用眼光意气判断是非而凭个人力量主宰生杀。快、狠、准的执行能力受人推崇,单凭这一项,普通人视侠客为英雄的情结是不难理解的。《史记》如是评价“武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作为崇拜方式,文人墨客把他们事迹记录在案,保留并且传承,后来凝聚成独特文化,宣扬的是精神而体现的是立场。20世纪30年代武侠小说延伸出五大流派:以《蜀山剑侠传》为代表的“奇幻仙侠派”,以《钱镖》为代表的“社会反讽派”,以《鹤铁五部作》为代表的“悲剧侠情派”,以《鹰爪王》为代表的“帮会技击派”,以《七杀碑》为代表的“奇情推理派”。性质越纯粹的小说越受大众追捧,这样的小说读起来很轻松,写的太广太杂不着边际,只会给读者带来困惑。好作品尊重人本位的思考,这是有些著作百年不衰依然被拿去翻拍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金庸、梁羽生等港台作家以通俗文学的方式提高武侠小说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在“侠”的观念上借鉴西方文学的表现技巧赋予人物更加独立的人格魅力,弘扬自主意识与有现代文明形式的人性思考,字里行间融入更多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医卜星相、历史情感……尽可能的展示多元化美学,叹为观止的文化融合加上邪不压正与快意恩仇的赤子之心是武侠文化在华人社会扎根的主要原因。华罗庚曾对梁羽生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金庸、梁羽生等老派作家被称为继民国后“新派武侠”的开拓者,徐克则被冠名为“新派武侠片大师”、“新派武侠片之父”,此类称号让我感觉某某人命里缺师傅或爸爸。武打镜头中不断融合独创技术,但每一代导演都没有以此为傲,更没有利用奇淫技巧违背真实感,拍武侠片的手法向来遵循有招有式,而“新派武侠片大师”喜欢用“明星大拼盘”的方式与天花乱坠的影视特效做噱头。徐克从小在越南长大,16岁时举家搬迁至香港,19岁留学美国,起初学医,后来进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修读广播电视、电影课程。越南多战乱,不可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状态。网络里至今有不少Up主吹捧徐克的《新蜀山剑侠》举世无双,有时候怀疑他们是不是刚从隔壁的朝鲜跑出来的,总是一副又懂又思密达的表情。胡金铨、张彻、楚原等老派导演带领的创作团队发挥出超乎寻常的美学水平,以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让武侠片享誉世界。1992年徐克的《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杀青后金庸公开发誓再也不会把版权卖给徐克,何以然?徐克喜欢在别人建立的故事结构上二次加工创作,既占据了对方名气又显得自己才华横溢。这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市侩做法,踩着别人肩膀长袖善舞难免对原著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金庸笔下的东方不败是恶的源头,徐克则把一个粗鄙人妖变成妖娆女郎胸前伟大的同时兼具理想与报负。坏人成了悲剧的主角,一个人设的变动让整个事态变得是非不分善恶不明。徐克不明白的是:立场是武侠文化中最硬的招牌,对善恶的态度是武侠文化永远的精神追求。金庸笔下《笑傲江湖》是个去邪归正的武林故事,徐克拍出来的《东方不败》更像地痞土匪混战的现场报道。有了这部电影,江湖少了豪情万丈而被稀释的只剩下一句“侠义多为屠狗辈”。《笑傲江湖2》上映后金庸对《南方周末》直言:“徐克不懂武侠。”牛顿如果看了徐克拍的武侠片估计也会扔了苹果蹲在树下静静思考:“将来的人这么不尊重物理科学,还有没有必要继续研究学问?”没有任何武术经验的徐克大概觉得没必要脚踏实地的研究武术动作,于是发明出这招只有在失重状态下才能打出来的连环踢,效果直追周星驰的“还我漂漂拳”让马保国大师的“闪电五连鞭”黯然失色。现在全世界的电影同行都在努力让电影中假象更逼真,例如《侏罗纪公园》、《黑客帝国》,只有国内电影疯狂地把真的内容变成更虚无缥缈的东西。一件事物神化到违背常识后,人们会自动忽略实用性。徐克拍现代片伤害不大,唯独武侠片侮辱性极强。近十年来整个华语电影就像气短力竭的病叟,那口气憋着既捯饬上不来也咽不下去,喘的越激烈,样式越吓人,弄得观众都怪紧张的。让一群羊迷路,肯定是领头羊出了问题,毁掉电影行业的只有是站在影坛制高点的那几位,武侠片展现浮夸的那一天注定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徐克不仅翻转了江湖,也颠覆了武侠。华语电影从来缺的不是拍武侠的导演,而是有侠者风骨的剧本。以后若再翻拍《射雕英雄传》,观众最好还是别指望徐克这种土不土洋不洋的公知型混搭导演了。
不知道徐克所谓的“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在乎实力”这句话是不是对TVB版《楚汉骄雄》里的张良曰过得的“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的洗稿,至少张良的这种“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是有辩证唯物主义成分的。在香港导演李添胜的镜头里,韩信威胁刘邦要在与项羽达成协议分清“楚河汉界”互不动兵以后再次攻打项羽。“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这句话是张良在刘邦不想背信弃义攻打项羽时劝刘邦的,意思是争天下这件事没有对错而只有输赢,局势已发展成这样,不打项羽,战争的格局拖的更远,那么最终受害的还是贫民百姓。赢了,带领着人民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正的大信义,在此过程中被天下人误会倒是小事了。然后,刘邦被迫咬着牙,把个性咽下去,把信义良心丢弃,挥军大举进攻项羽。后来,天下已分刘邦当了皇帝建立了汉王朝,韩信被萧何骗回遭到诛杀,临死前的那句“判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之项羽的“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更为凄楚。刘邦诛韩信,也是要证明其中一件事,那就是“公道自在人心”。此时轮到韩信大哭感慨:是非只在时势,公道不在人心。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状态,只能以时论势。当然,这个并不是真实的历史片段,历史上,张良只有“暗度陈仓”“运筹帷幄”的梗,他并没有真的说过这句话。黑化的韩信与美化的刘邦都是TVB电视剧《楚汉骄雄》的再演绎,这部剧并没有渲染那段历史的波澜壮阔,相反倒有点无奈怆然的意味,它讲述的是“天道”里的“时势造英雄”,是局势与人物之间相辅相承却又相离相悖的微妙关系。在这样的剧情里冒出“是非只在时势,公道不在人心”这句话也就非常恰当了。从“垓下之围”到“白登山之围”,刘邦“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时也,势也。我们现在的生活没有君候将相的千古争霸,这句话搁在当今的意义不妨理解为官宣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小例子比如: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在我们父辈母辈他们那一代人的时代,普遍的物质条件、生活硬件设施都还不是很好,所以到什么节气穿什么衣服就非常接地气,很健康。但现在呢,到处都是空调暖气,公交车上都是如此,我们穿衣指数与以前自然是不一样的。但父母们还是秉承着他们的生活经验来要求与判断我们的生活,这是父母的爱,但如果能根据时代与时俱进一下就会更好。这种经验主义不胜枚举,也没有对错,只有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造成“小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大的事例也列举一个: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政府为了清洁水体,就从东南亚进口了一些包括大头鱼、鲢鱼、草鱼在内的8种亚洲鱼类,投放到南部部分养殖湖区。10年后,湖区遇上洪水,这些亚洲鲤鱼就趁乱逃到野外并大量繁殖。亚洲鲤生存能力惊人,它们什么都吃,在美国的一些河流中,目前亚洲鲤鱼的数量已占鱼类总数的90%。它们的种群发育已严重的破坏了美国湖区的生态环境,甚至给湖中其他生物种群,比如鲑鱼,带来灭顶之灾。这引起了不少美国民众的恐慌,美国农业部官网甚至提醒美国市民不能持有活的亚洲鲤鱼,也不能携带该种鱼跨州,即使是灭亡的亚洲鲤鱼也不能扔进新的水域。这件事美国政府的“初心”是积极、正面的,甚至是高级的。美国人在第一次看到这种鱼时可能会亲密的称呼亚洲鲤为“清洁小能手、亚洲小可爱”之类的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势态的发展,到了现在,它们可能已被冠以:水中恶魔、生态杀手,的名称了。政府也会被舆论抨击做事没有原则,水平不够等等。通过这个事例不难看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与其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与好坏不同。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就能更清晰更灵活的分析与判断事物,不僵化不教条,“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只因“是非只在时势,公道不在人心”。
“是非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有时候,为了避免主观偏见,我们都期望求助于路人的“慧眼”,请他们来做个客观的评判。似乎公众、路人就代表着公正,代表着理性,能给以问题恰当的评价。但现实恰恰相反,公众其实是最愚蠢、最糊涂、最弱智、最不公正的!公众能独立思考吗?一个人在独处时能有正常的思维与理智,但他进入到某个群体中时就也成了公众的一员,其智商也就会降到平均水平之下。头脑冲动代替了独立思考,党同伐异取代了交流互通,他们变得易怒、多变与反复。“群体做任何事时都不经过大脑,只是在感情的两个极端徘徊。”一个自由派分子如果看到反对西方经济学的标题,立即就会气急败坏,进而辱骂,说作者是一个计划经济的鼓吹者;而一个极“左”分子也会抨击所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把它们归为大毒草。这两种乌合之众把各自推向极端,抱着十字军东征的热情将所有意见不同者视为异教徒。他们不会去思考具体的理论问题,而是在不停的揣摩对方的立场,以便划清界限。对公众或群体来说,抽象思维是不可能存在的,只能通过形象才能思考。他们总是欲图从某些词汇、某些口号或某些暗示来下判断,而不是真正的去认识与理解。相对独立的个体而言,群体只能完成最低级的推理,他们非常擅长用个例来取代普遍。比如某个地方的某些人有不文明行为时,群体就会把这种个例推理到普遍,说某地的老百姓素质普遍偏低,进而形成地域黑;某些明星的行为不检点时,群体又会进一步推理出结论“娱乐圈没有一个人是干净的”;又如某些男人生性风流,辜负伴侣时,群体就高叫“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等等。但偏偏这种观点很有市场,这是因为它们适应了群体低级的思维能力。公众能明辨是非吗?历史早已证明“是非自有公论”是一个错误的说法,群众从不渴望真理,面对那些不是自己想要的证据,他们通常会选择毅然离去。如果谬论能给他们更多的幻想,他们更倾向于崇拜谬论。群众能明辨是非吗?难道最荒谬的谣言不是更合他们的口味?他们给与骗子荣华富贵,让把真理的宣扬者称呼为魔鬼。他们嫉妒那些有识之士,痛恨一切观念不一者。对群体来说,论据根本就不是关键,他们需要的是结论,以便针对结论来做出断言,断言你处于什么立场,是否符合他们的口味。他们旗帜鲜明,非黑即白,蛮横偏狭。如果一个作者的文章不合他们的口味,就立即辱骂,说它“胡说八道”、“胡扯”、“一派胡言”,却从没具体指出哪些地方是“胡说八道”、哪些观点又是胡言乱语,他们不认为这是一种义务。就像一个泼妇骂街一样,只要把恶名往对方头上灌,用不着考虑是否与事实相符。大部分谣言都是要迎合群体的口味,为了满足群体那种卑鄙的嫉妒心理,各种杰出人物的风流韵事在他们之中广为流传,各种名人的隐私供他们肆意的嘲弄消费。群体坚信一个没有根据的谣言并据此指控受到污蔑的受害者,要求受害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如果受害者无动于衷,他们就说对方已“默认”了,这种断言式的做法十分幼稚低能,却在群体中广泛的被采用。我们所能回敬的不该是辩护,也不该是争论,而是另一种针锋相对的断言!因为群体根本就不在乎证据,不在乎你出示了什么有说服力的东西,你所要做的是针对他们断言的事完成断言式的否定,用独断来对付独断,不给他们任何深挖掘的机会。公众的判断是公正吗?群体在思维方面是没有理性的,而且是偏向保守的,他们乐意接受的是立场,而不是公理。他们不会服从于智者,对杰出人物,他们善于抹黑与污蔑,这是群体道德感低下的表现,是智力低下的结果。群体做出判断的依据从来就不是事实,而是利益与立场。对他们来说,公正就是要符合我的利益,真理就是要符合我的立场。群体对任何人都不会给出公正的评价,他们把自己崇拜的偶像捧上天,然后鄙夷一切他们不关心的人或事物。各种历史名人在不同时代的乌合之众眼中有不同的评价,他们时而是救世主,时而又会变成恶魔。时而是伟人,时而又是罪人。他们的评价随着乌合之众的情感而不断的变化,想从群众那里讨一个公正的评价,那是白费力气。群体以人数为自豪并以人多势众为筹码,他们认为多数选民认同并接受的东西就代表着公正。雅典人投票处死苏格拉底时,他们都认为没什么问题。所以,谁要把案子交给群体来判决,那司法非毁灭不可。“公道”确实在“人心”,却不在众人之心,它只存在于每个人独立思考时。但在群体里,每个人的思考成果最终都会被一个统一的意见给抹平并走向极端,把公道变成了群道,把公意变成了众意,把某部分乌合之众的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把乌合之众的观点说成是唯一的观点,这样“公道”也就消失了。所以,谁看准了天下大势,公道就偏向谁一边。
说“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在乎实力”的往往只能发发牢骚,从总体上看古今中外则当然是“公道自在人心,是非在乎明辨”,黑白完全在于邪正的分明。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有“不可欺心”之说,即人不能昧着良心做事,人有天良,所以就能明辨是非,至于做出混淆黑白之事的复杂原因则另当别论。佛家所谓的“因果报应”若置于历史长镜头里则会屡试不爽,古人因为没有被现代科技扰乱五官的声色犬马蒙蔽而智慧更高,尤其是不敢违背类似于因果律“因果报应”的事理;今人越来越注重功利,以至于李宗盛离婚后唱出的“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共鸣”,如佛家所云“起惑造业”而失了公道,但无论怎样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也无法超越因果循环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只是或早或晚而已。试问徐克:“天道有轮回,问苍天饶过谁?”
【文/陈俊杰,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