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为什么这一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如此动人?
就在一个礼拜前,新疆和田竖起了一座“问勇路”路牌,以纪念“陈母问勇”。
四年前,陈祥榕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中时,他的母亲面对军委和各部门领导“需要什么帮助、有什么要求”,仅含泪问道一句:
我只想知道,我儿子在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
陈祥榕是屏南儿女,屏南是革命老区。他从小听着革命烈士的故事长大,这些故事对他有着极深的影响。
陈祥榕跟其他同龄孩子不一样,打小就比同龄人勇敢、冷静、乐观,还特别孝顺。
他小时候手被玻璃划了个大口子,伤疤很深,缝了十几针都没打麻药。他当时虽然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但咬着牙硬是没哭出声音来。
陈祥榕13岁的时候,家里突然发生了变故。陈父得了淋巴癌,而那时候他妈妈姚久穗远在海南打理芒果园,为了能多挣点钱补贴家用。他姐姐陈巧钗正在读大学,所以当时就只有他自己在家。
那时候,年纪还小的陈祥榕果断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没有像同龄人那样表现出彷徨失措,反倒有着超出常人的冷静。
陈巧钗后来回忆说:
爸爸得了癌症,晚上腿会痛。弟弟当时才13岁,就整日整夜给爸爸按摩,这孩子真的特别懂事。
陈祥榕打小就想着当兵保卫国家,更让人钦佩的是,他还主动要求成为一名守卫祖国边疆的边防战士,到最艰苦、最前线的地方保卫国家。
要去就去最苦的地方,上前线。
陈祥榕决定报名参军的时候,很坚定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那时候,家里人特别支持他去当兵保卫国家,可福建离新疆实在太远了,家人既有些担心,又有点舍不得他去。
这时,陈祥榕依旧没有放弃前往边疆保家卫国的想法,十分坚定地说道:
苦有啥可怕的,到部队里去还想享福,不用吃苦吗?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当时,陈祥榕的班长看到陈祥榕在日记里写的这八个大字后,挺纳闷:
你这00后的新兵,口号咋喊得这么‘大’呢。
这时,听到班长发问的陈祥榕,他那张还带着稚嫩的脸上,并没有显出难为情或者别的什么表情,反而是一脸坚定,声音坚定有力地说道:
班长,这和年龄无关,我就是这么想的,也肯定会这么做的。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应当是近些年来所有关于爱国主义的宣传标语、正能量Slogan中最为动人心魄的一句话。
甚至,这句话都算不得所谓“宣传标语”,它不是有意识的、人为的、强行的“创作”出来的,而是刚及成年的陈祥榕生前在未知自己命运的情况下默然写进日记本里的…
不论是在康西瓦陵园的墓边,还是坐在班公湖畔,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些年由于风向的有益转变,出现了那么多的爱国Slogan、红色物料、主旋律艺术作品,但为什么几乎唯独陈祥榕的这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如此的特殊,真正能够让人看到一次泪目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