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涌 周洪宇:中国式现代化应当避免“内卷化”

2024-10-24 1314 2
作者: 江涌、周洪宇 来源: 红色文化网

  近年来,“内卷”成为坊间的流行词语:“鸡娃”教育内卷、“996”工作内卷、“30+”婚恋内卷等,折射出现代社会白热化竞争中个体与集体渐趋力竭的情状,引发了公众广泛的热议与深切的忧虑。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告诫: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躺平”。(1)

  “内卷化”的概念嬗变及其本质

  “内卷化”(言简“内卷”或“卷”)来源于拉丁语“involutum”,意思是包裹或卷曲之态,或是向内演化、内在缠绕及衰退等诸多含义。随着时代变迁,“内卷化”成为理解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困境与挑战的独特视角。值得注意的是,“内卷化”概念除了语义内涵丰富之外,还发生了情感色彩的负向化嬗变。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于“内卷化”问题的思考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内卷化”首启于哲学与人类学的理论视域。“内卷化”(involution)概念由德国哲学家康德首先提出,将其作为与“进化”(evolution)相异的发展模式,描述“事物向内发展的趋势”(2)。其后,美国学者戈登·威泽将其应用于解释文明在遇到发展障碍时转向内部复杂化的现象。(3)这一阶段,内卷化主要被视为一种中性的描述性术语,反映对停滞状态的哲学思考。

  此后,在经济学、政治学的实证分析中,“内卷”一词不断丰富。美国学者克里夫特·吉尔茨使用“农业内卷化”,用以描述农业社会在资源约束下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无法突破产量限制的现象。(4)学者黄宗智沿用了这一理论框架,探讨了中国农业中过度投入与边际收益递减的矛盾(5),并界定了“内卷式增长”—一种表象增长而实质停滞的经济状态(6)。美国学者杜赞奇将该概念引入政治学领域,解释中国政治现代化中的“政权内卷化”现象,即表面的国家扩张实质陷入自我强化的封闭循环。(7)在这个阶段,内卷化概念开始承载消极的含义,成为分析“前现代社会”经济与政治难题的有效工具。

  而后,随着全球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内卷化”的理论边界与内涵经历了重要的扩展与重塑。“内卷化”不再仅限于描述“没有发展的增长”,而是演化为涵盖“机会稀缺的竞争”“徒劳无功的努力”,乃至“利益相互抵消的零和博弈”等多元社会现象的综合性概念,其语义色彩越显负面。

  “内卷化”概念自诞生起,其内涵与语义色彩不断转变,从哲学层面发展演化“自然法则”的客观描述,到“前现代社会”的发展困境标识,再到现代社会描述风险增多的“负面标签”,其含义逐渐扩展,语义越发消极。这种变化反映出了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查看余下8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