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民国黑暗的社会,感到苦闷迷茫,该怎么办?
鹿鸣按:本文来源于邹韬奋《读者信箱》,这是邹韬奋先生答复一位叫星翁的读者回信。
民国年间百姓遭受着沉重苦难,缺衣缺食,更不论说民主和自由了,而官僚和资本家们则是享受着特权,在灯红酒绿的大宅里夜夜笙歌,黑暗与光明,苦难与幸福,交织在一起,形成这个世间最奇特的环境。
此时一位在国民党统治的社会中感到苦闷的读者,向邹韬奋先生请教自己的苦闷和迷惑。
我们为什么感觉到苦闷?不外乎不满意于现状;不满意于现状,即是要改造现状,可见“苦闷”是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的崩溃的预兆,也可见“苦闷”是催促社会进步的发动机。倘若没有人觉得苦闷,便是人人都觉得满意,那末现状便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域,用不着我们再有什么努力了。
但是“苦闷”之所以能推进新时代的车轮,其枢机在乎我们一面感觉苦闷,一面仍在继续不断的努力;倘若苦闷至于妨碍工作的进行,那末“苦闷”反为进步的障碍了。到了这样的状况,意志薄弱的人大概只有两条路走:至少依这种人自己看来,一条是自杀的路,一条是同流合污的路。想走第一条路的人,是感觉到天下滔滔,惟我独醒,一人之力既无挽狂澜于既倒之可能,世界如此龌龊,不如死去,一瞑不视,来得干干净净,甚至视此为有勇气的行为,觉得敢死就是勇气!至于为着什么死,死得有无价值,都在糊里糊涂中不愿加以考量,或不知加以考量。
自暴自弃的走人第二条路的人,是感觉到一人的力量既属有限,所谓大厦非一柱所能支撑,何必自苦,不如得乐且乐,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渡此残生罢了。就普通观念看来,也许有人觉得第一条路比第二条路来得清高,其实这两条都是堕落的路,从社会的立场看来,都是社会的罪人,都是以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做出发点的流毒!
因为走第一条路的人的牺牲,不是为社会大众的福利而有所牺牲,实为着他自己想一了百了,实为他自己懒惰,怕奋斗或不愿奋斗而牺牲,这完全是从个人方面着想的。走第二条路的人,那是实行个人的享乐主义,显然的是在那里开倒车,更不消说了。
能知道苦闷的人,当然是在社会中比较有觉悟的分子,以比较有觉悟的分子,有革命意识的分子,徒以受了从个人做出发点的人生观的流毒,自杀的自杀,腐化的腐化,无意中减少社会向前推进的力量,这是何等痛心的现象!要免除这种歧途而保持继续向前努力的勇气,最重要的是要把个人和社会看清楚,要明白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换句话说,要铲除从个人作出发点的人生观,确立从社会作出发点的人生观。
我们要知道社会是动的,是向前进的,必须适合大众需要的新时代是必要到来的,我们的努力不过能加快它的速率,提早实现的时期,并不能凭空造出乌托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