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毛泽东的勤奋与砺志

2024-10-14 432 0
作者: 李文放 来源: 党史博采

  毛泽东的一生是勤奋不息、艰苦奋斗的一生,其勤奋与砺志精神超乎常人,他一生坚持苦读与勤读、青年时代为磨砺意志常进行“苦炼”、参加革命后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成为毛泽东精神气质和伟大人格的精彩华章。

  苦读与勤读

  儿时的毛泽东热爱劳动,更热爱读书。8岁前,毛泽东的舅舅在家开馆授徒讲课,他时常旁听,且能背诗写字。毛泽东9岁时开始上私塾,师从邹春培老师,从读《三字经》开始,继而读《论语》《孟子》《诗经》等,老师抽查时,毛泽东都能背诵,而且这时毛泽东自己学会看《康熙字典》了。其父家教很严,早晚要看牛,晚上还要学习打算盘和记账。1904-1910年,毛泽东先后又上了韶山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和井渗里几家私塾,在私塾里还读了《春秋公羊传》《左传》等经史书籍。他不仅读书天分高、记性好,且读书很用功,老师点了的书都能背,并开始作文。毛泽东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说唐》等等,私塾认为这些都是杂书,不让看,他是偷偷地看,老师也发现他偷着看,但点正书,他都能背得。他向毛宇居老师借《盛世危言》、康梁文集去看,特别喜欢韩愈的文章,还作了策论。师从毛麓钟时,毛泽东读的是古文《纲鉴》《日知录》,6年的私塾生涯,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和写作功底。在家里,他除了劳动外,就是看书。夏天的夜晚,蚊子很多,一点灯蚊子便蜂拥而至。他就钻进蚊帐里,然后在床头的凳上放一盏灯,把头伸在帐子外面看。十三四岁时,毛泽东在家里干农活,住在南山不远,有个下山和尚萧贵统,便向他借了许多经书看。后来,他又到唐家圫借《三国志》等书看。表兄文运昌也帮他到处借书看。

  16岁时,毛泽东离开韶山冲,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该学堂实行新法教育,教学内容西方新学较多。学校有座藏书楼,藏书颇丰,如《万国公报》《格致汇编》《申报》《汉报》等。毛泽东在藏书楼涉猎了许多中外书籍,其中对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尤为推崇,特别是梁启超办的《新民丛报》留有他批注的诸多手迹。此外,他对《世界英雄豪杰传》爱不释手,书中拿破仑、彼得大帝、叶卡捷林娜女皇、惠林顿、卢梭、孟德斯鸠、华盛顿和林肯等人的事迹深深地打动着他。

  1913年春,毛泽东考取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次年春四师并入一师)。周士钊曾回忆道:毛泽东每天起得特别早,洗完冷水浴和做完六段操后,天还没大亮,他就迅速地走进了自修室。这时室内光线很暗,他便走到窗边对着射进来的微弱晨光朗读他所爱好的古文或英文;午休和课余时间,除了必做的作业和参加学生会活动外,就到阅报室看报,到图书室借书。全体就寝以后,他还常常在不熄的路灯底下看一阵书刊,“学校图书馆,一年中他借书的次数最多”。(周士钊:《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故事》,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第47-50页)

查看余下7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