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读毛主席《采桑子·重阳》,感受“战地黄花分外香”
今天(2024年10月11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中国人自古认为重阳佳节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敬爱老人、拜亲访友等一系列庆祝活动,及登高、晒秋、赏菊等活动。
古往今来的重阳节,留下了许多后人传诵的名篇佳句。而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更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篇。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在1929年10月写的,那年他36岁。秋收起义后的那两年,是毛泽东生命中的黑暗时光,被迫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赴闽西领导游击队,建设根据地。
中央批评他没有坚持攻打长沙,撤了他的政治局候补委员之职;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他又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第一次被迫离开亲手创建的红四军。
而外部,国民党无时无刻的围追堵截,更是让他心焦。
内外交困,水深火热,毛泽东终于大病一场,国内外报纸一度发出他病故的讯息。
1929年10月,身患恶性疟疾的毛泽东,身体已经十分虚弱,被几人用担架抬着,到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修养。
恰逢重阳佳节来到,楼下菊花如散金般盛开。往事历历,前局未定,心中无限感慨,他挥笔写下了这首《采桑子·重阳》。
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他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表达了他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重阳佳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闻着菊花香,怀念故人。回顾过去,在古代诗人们笔下的重阳多是悲凉的。王维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说: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说: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或羁旅他乡,或伤时忧国,或落拓失意,总之,都透着季节的萧瑟。
然而,毛泽东着笔便不同。他说“人生易老天难老”,放下“小我”,将视野放远到苍茫宇宙间,那些小小的人生磨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只因为天地恒长,人生却短促,才更应该珍惜时光,努力拼搏啊!
放眼临江楼下,一片灿灿金色:在炮火硝烟中,在秋风萧瑟里,漫山遍野的野菊花竞吐芬芳,将战地装点得格外美丽。
这一派蓬勃无畏的气势,不正是革命者么:他们从不叹老怀悲,更不会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秋风乍起,寒意袭人,黄叶簌簌而落,满地黄花堆积,但是千万不要哀伤。你看那天朗气清,万里江天,你看那一望无边的,尽是迎霜而立、愈挫愈勇的风度,不是比春光更值得欣赏么?
1962年发表这首诗词时,毛泽东把“但看黄花不用伤”,改为了“战地黄花分外香”,把词中唯一的一丝伤感气氛都给剔除了,只留给人们一派蓬勃的战地秋色。
这就是伟人的气魄,哪怕处于人生的困顿之中,仍怀抱坚定的信仰与蓬勃的希望。
不久之后,毛泽东重新回到了红军的领导岗位。等待他开启的,是党的事业的新篇章。
每个人都会遭遇生命的低谷,关键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惨淡的岁月: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还是像毛泽东一样,乐观向上,蓬勃奋斗呢?
毛主席在书法境界上已臻出神入化。从百幅真迹来看,毛主席的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浑然一体,豪迈苍凉、委婉激越,风雨雷电、水流花开、博大的心胸、纯美的诗情。他不是书家,但他也许最懂书法。兴来就书写,兴尽便掷笔,历史上伟大的作品,都是这么来的……
(来源:“深圳援疆”、“书法家园”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