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夫:毛主席的好战士符国保

2024-10-07 1545 0
作者: 肖志夫 来源: 红歌会网

  近日回湘潭老家,拜访了我的老领导、老朋友符国保。他送给我一本“符国保纪念册”——《工作在红太阳升起的地方》。这是一本画册,由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原省政协主席刘夫生题写书名,上世纪60年代全国全军学习毛著“三大标兵”之一、原湖南省军区副政委黄祖示少将作序,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范多富写跋。

  画册分军旅、政务、蓝盾、天平、金秋、天伦6个篇章,5万余字、400多幅照片,真实展示了符国保在湘潭县人武部工作23年、在湘潭市郊区任书记3年、在市公安局任局长6年、在市中级人民法院任院长5年以及退休生活的精彩人生。画册重达2.3公斤,捧在手里沉甸甸。

  笔者认真拜读画册后,感触良多。

  第一为他的工作业绩而“震撼”。他参与组织领导了毛主席家乡许多重大项目的建设,比如1972年他亲自领导了湘潭县泉塘子公社“农田山水治理、引水自流”千亩高标准、高规格田园化建设,后来被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选定为杂交水稻实验示范基地,先后获得农业部授予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泉塘子视察,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77年湘潭县青山桥遭遇几十年一遇的特大山洪,他指挥1万多民兵参加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奋战9个多月,建成了一个河通、路宽、田平、楼新的崭新青山桥;70年代后期,他参与组织领导了主要由湘潭县民兵完成的古城堤、团结渠、向东渠、朝阳渠、列雁荆河等水利工程建设和多条国道、省道新建扩建工程建设,还参与组织领导全县1.7万多民兵参加“三线”铁路建设,其中湘潭县“穿山民兵连”率先打通了湘黔铁路新线第一个隧道——辰溪县罗家湾二号隧道……这些大型工程项目早已载入史册,功在千秋。

  第二为他的人民情怀而“感动”。他当年作为湘潭县人武部政工科长,在泉塘子公社组织田园化建设中,带领干部群众推土平田、开凿引水隧道、修建撇洪水渠、扩大水库库容……因操劳过度2年下来瘦了10多公斤。当地干部群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发出由衷的赞叹:“我们泉塘子人过上了旱涝保收的好日子,符科长立了首功!”他非常关爱弱势群体,1982年,他在专题调研中了解到,湘潭县有一批年过半百的荣复转退军人,他们有的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有的负过伤,有的成为终身残疾,他们是国家的有功之臣,但由于各种原因,膝下无儿无女,成了孤寡老人,生活没有保障。他深深感到自己作为人武部长,努力解决这些已经脱下军装的老军人的特殊困难,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安定的晚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甚至为如何从根本上找到解决办法而彻夜难眠。恰在此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县(市)区一级建设“两院”(荣军院、福利院),并下拨了专项资金。他获知这一信息后,马上向有关部门汇报情况,争取到了资金。随后与工程技术人员讨论制定建设规划,与民政部门领导一起考察选址,终于在1988年完成了湘潭县荣军院和福利院建设,当年就安置荣复转退老同志120余人、接纳残障流浪人员60余人。湖南省民政厅领导称赞“这是做了一件赢得民心、稳定军心、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大好事、大善事”。1995年,湘潭县荣军院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荣军院”;2011年8月,时任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专程视察了湘潭县福利院,对其建设和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欣然题写了“湘潭县社会福利中心”牌匾。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