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提一句毛主席有那么难吗?
9月30日,某大报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发表长篇纪念文章。
从表面上看,该文写得大开大合,气势恢宏。但是,我认真读了几遍,却觉得文章只是浮在表面,似乎缺了根,少了魂。
特别奇怪的是,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章洋洋洒洒写了八千多字,提到了这个那个,甚至都提到了孙中山,竟然只字不提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
我就纳闷: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提一句毛主席有那么难吗?
我不知道作者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但愿不是在有意地在淡化、无视或避开毛主席。
但是,不管怎样,只要说到新中国,毛主席就是绕不过去的存在。
毛主席在建党、建军、建国等方面居功至伟,毛主席的功绩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光耀宇宙,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
一句话,没有毛主席,哪有新中国!
那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岁月奔流,是光阴的故事,也是光明的故事。”
其实,在新中国,毛主席和人民的故事就是“光阴的故事,也是光明的故事”。
毛主席是新中国的根!毛泽东思想是新中国的魂!
想绕开毛主席,标榜自己,那是比登天还难!
希望有些人不要无视民心、民意,希望他们能俯下身子去看看毛主席纪念堂前的那条思念的河;闻闻韶山毛主席广场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听万里江山飘来的《东方红》歌声……
在中国,动人的歌曲有很多,但是唯有《东方红》最为特别。
1943年冬天的一个清晨,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面对初生的太阳,依照《骑白马》的曲调在黄土高原上唱出来第一声“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表达了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
歌曲编成后,李有源的侄子、农民歌手李增正多次在民间和群众集会上演唱,很受人们欢迎。
1944年2月,著名作曲家马可随鲁艺秧歌队来葭县演出,听到了李增正演唱的这首歌,欣喜异常,马可马上将这首歌录了下来。
随后,延安文艺工作者将此曲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3月11日,在《解放日报》刊录首次公开发表了这首歌。
《东方红》歌词简单,语言朴实,情感真实,旋律好记,朗朗上口。它以朴实的语言,优美的旋律,唱出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一片深情和拥戴敬佩,是亿万人民情感的真挚表达,因此令人回味无穷。
从此,《东方红》不胫而走,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东方红》诞生以来,就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各种重大革命节日的必唱曲目。这首颂歌,随着全中国的解放,随着新中国的逐步繁荣、富强,随着对毛主席、共产党热爱程度的提高而愈加普及,在几代人心目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成为一首穿越时空、经典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