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毛主席的伟大在于他以人民之心为心
无意中看到一张图片,图片中以某历史人物之口来映衬毛主席的伟大。逻辑重音是理想主义,这个理想是以人民之心为心的理想。
人民之所以无限怀念毛主席,人民之所以在那些人持续几十年对毛主席的恶意诋毁之后,依然对毛主席充满了深深的感念之情,最根本的原因,或许就在于,在领导人民变革中国社会的漫长历程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后,“毛主席不忘并始终践行为民初心,并使之人格化,进而使他的理想追求、政治意志、喜怒哀乐始终与人民的意志、愿望和情感高度契合,而呈现无限魅力,赢得人民崇敬。”
引号中的内容是一位8341部队的老战士发给我的,他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18年之久,亲眼看到毛主席是怎么样对待最普通的老百姓,怎样严格要求那些高级领导干部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理想,是自己想要干的那个事儿,把它叫做理想,这些想法,陈伯达统称之为功利主义。陈是真有学问的,在去延安之前,他已经是大学教授,已经写了几本书了。作为个人,他的境界并不高,作为在主席身边工作了几十年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他却能够看到毛泽东的崇高和伟大。
人民网的一篇文章,对毛主席的理想做了这样的分析:毛主席所秉持的理想,实际上就是党和国家的性质宗旨和根本政治主张,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开宗明义,亮明旗帜。
更重要也是最具个性特点的是,毛主席不是空谈理想,不是从本本到本本阐述理想,而是把党的理想和改造中国社会、造福中国人民紧密结合起来,理论透彻,充满温度。
1961年9月,毛主席与蒙哥马利的一段对话,蒙哥马利问:“主席能否告诉我,在什么时候你们才开始看到黎明。”
毛主席:“一开始就看到了。对我们来说,前途一直是明朗的,至于道路,那是人走出来的。小路是人走出来的,大路也是人开辟出来的。逐步取得经验,逐步看到光明。”
周恩来是我党历史上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道德纯洁性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完美的人物,周恩来心悦诚服地信服毛主席。
在周恩来看来,毛主席的理想并非仅仅是一种理念性的表述,而是在实事求是基础之上的历史观人民观。
周恩来说:“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我们的领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是从中国近百年来和‘五四’以来的革命运动、多少年革命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产生的人民领袖。”
毛主席的人民性包括价值观、历史观、方法论三个部分,毛主席与他的人民完全融为一体,毛主席与人民同在。
人民不死,毛泽东永恒。
1947年10月18日,毛泽东为陕西省佳县县委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短短的一行字讲明白了一个关于革命的根本性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个根本性的问题。为自己,为少数人,那就是功利主义,为绝大多数人,为天下的劳苦大众,那就叫理想主义。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那就是共产主义。在中国语境中,共产主义,理想主义,在某种情况下,它的概念是可以互换的。
佳县正是《东方红》歌曲的故乡。
我们不是常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么?没有把屁股端端的坐在劳动人民一边的理想主义,江山就是空的,只有嘴上而没有实际行动上落实把屁股端端的坐在劳动人民一边,就会造成两层皮的现象,就需要用很多很多话,来解释自己的立场,解释自己的行为,让老百姓心窝子感动的话,其实只要一句就够了。
之前我做了一期节目,结合国庆招待会的最新提法“道不变,志不改”,强调改革和坚持的关系,应该改的坚决要改,能够改的坚决要改,不应该改的坚决不改,不能够改的坚决不改,这就叫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文/司马南,独立学者,知名社会评论家,红歌会网专栏学者。原载昆仑策网,授权红歌会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