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植竹:谁说毛主席“不重视文化和知识分子”?

2024-10-09 1807 1
作者: 欧植竹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图片

  【1960年,毛泽东会见文艺家老舍(右一)、梅兰芳(右二)、田汉(右三)】

  谁说毛主席“不重视文化和知识分子”?

  ——从我第一次文学作品获奖说起

  不久前,我们市文联为了掌握本市文学创作情况,发出通知要求各位作者报出发表过的作品名称、时间,发表的刊物封面、目录和获奖证书等的复印件。

  我这个人马虎,没有把发表了的作品全部都收藏起来,收藏了的部分资料,好像是放在了一个小皮箱里。这小皮箱留在我和老伴生前居住的宿舍中。老伴去世后,我被儿女们接走同他们一起居往了,小皮箱没有带到身边。这次为了配合单位工作,我才把这小皮箱取到我现在所住的地方地来。打开这小皮箱,发现我没猜错,果然一些作品获奖证书等资料收藏在箱子里。还出乎我的意外,竟然看到我文学作品第一次获奖的证件。这个证件,不是精制漂亮的“获奖荣誉证书”或“奖状”,而是一张普通纸上面印的一个《湖南群众文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文艺创作评奖获奖作品通知书》,通知书由《湖南群众文艺》编辑部发出,盖上了公章。

  因为这是我的文学作品第一次获奖,这一篇小寓言虽只得了个三等奖,却竟然发给了我30元奖金。我自然是兴高采烈、乐不可支的,记忆也就非常深刻。

  当时的奖金30元是个什么概念呢?记得当年我的工资也就60元的样子(那时物价特低廉,且稳定,每人每月的伙食费也就10元左右吧)。就是说,这30元奖金达到了我半个月工资,够一个人3个月的伙食费。而且我这篇题为《蝉的肚子为何是空的》小寓言,发表在《湖南群众文艺》1979年第1期时,已经给我发了稿费。可见那时的党和政府对文化(包括文艺)是非常重视的。我想,要是我这篇小寓言,放到现如今发出,不说只评上一个三等奖,即使评个一等奖,估计奖金也不会有我一个月退休金的五分之一。这样一比较,就能看出毛主席和毛泽东时代对文化、文艺和知识分子是够重视的了。想想哦,那时我国的经济还说不上富强,财政却能拨出不少款项来支持文化(含文艺)及其创作者,能说毛主席和毛泽东时代不重文化和知识分子吗?

  我还听说过,在毛泽东时代,老舍出版一部小说的稿费,就在北京城买了一栋别墅;梅兰芳的工资比毛主席的高得多……这许多令人惊叹的事例,难道不是毛主席和他所领导的国家政府重视文化(文艺)和知识分子的铁证吗?

  当然,重视不重视文化(文艺),不能单看金钱,更要看对人才的培养,即重视不重视对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文化和文艺人才的培养。拿我熟悉的文艺界来说吧,毛泽东时代,对工农兵作者,对人民群众中的作者,那是当作宝贝一样爱护,精心进行培育的。直到1979年我到地区文联主持工作时,都还保持看这种好的做法。那时,我们很重视培养工农和基层群众中的作者,对那些有一定写作水平,而家庭经济困难、上一趟城都不容易的作者,我们文联的同志就采取带上稿纸下乡去,登门同他们探讨作品的修改,并把稿纸送给他们写作。

查看余下6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