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难老》纪念毛主席【采桑子.重阳】发表九十五周年
打不开?点击这里>>>
一、“人生易老天难老”的含义
“人生易老天难老”这句诗的含义深刻而丰富。“人生易老”指的是人的生命在时光的长河中是短暂的,容易消逝,岁月匆匆,人的青春年少、盛年很快就会过去,最终走向衰老。这是对人类生命有限性的一种感慨。而“天难老”则表示宇宙、自然是永恒的,难以衰老,它代表着一种无穷无尽的时间和永恒的存在。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整个宇宙自然的运行规律和存在状态,它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漫长无尽的过程,不会像人一样在短暂的时间内经历明显的衰老变化。
这句诗将人生的短暂与天地的永恒形成鲜明对比,并非是消极地叹老嗟卑。在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中,这种对比有着积极的意义。它提醒人们,正因为人生短暂,所以要珍惜时光,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进取,建功立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壮丽事业之中,充满了昂扬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同时,“天难老”也体现出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即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
三、关于“人生易老天难老”的诗词赏析
1、起势突兀,蕴含哲理
这两句诗起笔就不同凡响,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将人生与天的状态进行对比。“人生易老”直接点明人类生命的短暂性,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认知,但诗人并非单纯地感慨人生短促,而是与“天难老”相对比。“天难老”三个字如提纲挈领,笼罩全篇。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将人格宇宙化和宇宙人格化的体现。“人生易老”是将人格置于宇宙的大框架下,韶光易逝,人生短促,让人们意识到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的渺小与有限;而“天难老”则是把宇宙的永恒性赋予了一种人格化的特征,仿佛宇宙是一个永不衰老的存在。
2、突破传统,积极向上
在传统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的作品众多。但毛泽东的这句诗完全跳出了这种消极的情绪窠臼。古诗词中,面对人生的短暂,往往充满了哀伤、惆怅之情。例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忧虑。然而,“人生易老天难老”在此处着重强调的是“天难老”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它激励人们在认识到人生短促的同时,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有限的生命,要像诗人一样,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这种思想感情是昂扬的,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一种对传统叹老主题的创新与升华。
3、虚实结合,宾主有序
从诗句的结构来看,“人生易老天难老”有虚有实,近处看,前句是虚,泛论人生天道这种抽象的概念;后句是实,因为“岁岁重阳”是具体可感的时间节点,通过重阳这一每年都会到来的节日带入主题。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后句是对前句的进一步申说。这种虚实结合、宾主有序的写法,使诗句既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又能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对重阳景色以及革命情怀的抒发上。例如,下文中“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等描写,都是在这种起句的铺垫下展开的,让整首词在逻辑上更加连贯,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