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从毛主席诗词读懂中国走过的路

2023-12-27
作者: 江宇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毛主席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关于主席的诗词,我看到过两个很有意思的评论。一条是说,主席的诗词有很多看起来是夸张,但事实上不是夸张,它是中国历史真实的记录。

  例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都是夸张,但主席的诗词看起来是夸张,其实是在写实。比如“百万雄师过大江”,党在遵义会议之前,遭遇了重大的挫折,中央红军从10万人锐减到2万多人。而遵义会议之后只用了十年,到1945年“七大”,党就已经有了100多万军队,有了1亿多人的解放区。在解放战争中,我党我军进一步发展壮大,1949年确实是100多万军队在长江沿岸同时过江。“百万雄师过大江”丝毫不是夸张。

  再比如建国后主席写的诗“天翻地覆慨而慷”“六亿神州尽舜尧”,也一点都不夸张。人人皆可为尧舜是孟子的理想,理想真正实现是在新中国。中国历史上识字率最高的朝代宋朝最繁荣的时代识字率也只有20%,而新中国真正普及了教育,到70年代小学入学率超过99%,至今也还领先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人人可以为尧舜不光是读书识字,而且让人民占到了主体地位,人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历史主动性。今天到世界上去看一看,美国很多老百姓虽然他也跟着政客在喊一些政治口号,但是你问他台湾在哪里,西藏在哪里,甚至中国在哪里?很多人在地图上都找不到,但中国老百姓关心国家大事,人人都去关心政治的议题,在历史上是少见的,是因为经历了深刻的社会革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也不是夸张。

2.jpg

  还有一个评论,就是主席诗词是毛泽东思想传播的载体,很多人首先是从主席的诗词当中了解了他,了解了他的伟大思想。

  我上初中时,有一天在早晨爬山到山顶,看到日出。正好带着一本书是主席的诗词,我读到了《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3.jpg

  这是在1936年,红军还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党的革命还是处在低谷的时候,就对未来整个人类社会有这样一种宏大的设想。诗词就是非常形象的在说今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其中,这句开始写的是“一截还中国”。解放之后,主席在修改的时候说,只还中国还不行,太小气了,日本也要给一点。虽然日本是侵略,但是将来建设大同世界,所有的国家都要参与。1936年的诗词就有这样的胸怀。

  古人有两句话,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但主席的诗词不光是诗以言志,他的诗词本身就是诗以载道。

  因为主席不是一个专业的诗人,他不是靠写诗吃饭的,写诗的时候也不是为了将来出诗集发表,在很多时候是有感而发。有感而发,感来自哪里?就来自他在这段时间做的重大决策、思考的重大问题、处理的重大矛盾。这时候往往他对重大战略问题的思考就不经意的、情不自禁地流露在他的诗词当中。

4.jpg

  大家非常熟悉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是1949年4月23号主席在看到南京解放的报纸之后写的。但是写完之后,他就把这首诗扔到废纸篓里了。他的秘书田家英从垃圾堆里把它作为资料保存了起来。到1963年要出版主席诗集的时候,田家英就报告说,主席你在1949年4月南京解放之后写过一首七律,主席一看说这是我写的吗,自己一点都想不起来。这个事说明,主席的诗词并不是刻意创作,而是把他一直思考的问题不经意地在笔端流露了出来。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特点,主席的诗词几乎和整个共和国的历程是高度同频共振的。

  建国以后的主席诗词,大约可以理出4条线索。

  一、主席诗词中的开国气象(1949-1956)

  第一条线索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后阶段,主席诗词的主题是为新中国奠基、重装系统。

  中华民族是个5000年的文明古国,新中国的成立相当于是在这么一架非常悠久的机器身上重新装了一个崭新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怎么安装上的?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几件大事、几方面的重大战略,在诗词当中都有体现。

  比如要建立新中国,第一是继续要打仗,把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说的就是把革命进行到底,“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第二方面的斗争,经过了深刻的社会革命,实现了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包括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大团结,这也是非常的不容易的,或者说是划时代的。

  1950年国庆节,主席写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5.jpg

  于阗就是今天新疆和田地区的于田县,这里代指一切民族地区(于田县的机场于2020年主席生日这天通航,机场的名字就叫“万方机场”,即是出自这句诗,是我国极少数不是以地名为命名的机场)。

  这首词描绘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景象,鸦片战争之后经过了100多年内部的分裂,后来的军阀混战到1949年重新实现了统一,这是又一次的重装系统。正因为进行了深刻的社会革命,在社会主义共同目标下,各民族形成了基于社会革命基础上的大团结。

  这一阶段还有另外一个大事就是抗美援朝,在另外一首《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当中也有体现:

  颜斶齐王各命前,

  多年矛盾廓无边,

  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

  妙香山上战旗妍。

6.jpg

  抗美援朝不光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更重要的是初步地清理了近代以来形成的不自信的情绪,这也是新中国重装系统的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就是要和各个民主党派各方面的民主人士进行政治协商,这也是建立新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建立了新型的政党制度,就是党领导的各多党合作的这样一个政治制度。

  政党制度在1949年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也体现出来了。

  饮茶粤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7.jpg

  柳亚子对即将成立的新政权还要搞政治协商,还要让傅作义、张治中这些过去的国民党反动派参加政权,感到不理解,他就给主席写诗发牢骚。主席这首诗就是回答他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新中国前后的这几首诗,实际上讲的就是建国的几件大事。

  这个阶段到1954年的《浪淘沙·北戴河》达到了高潮。

  看主席写诗,为什么说诗的背后有历史?其实问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就可以了。

  比如《浪淘沙·北戴河》,为什么是在1954年写?1944年肯定写不出来,因为1944年还没有“换了人间”。但也不可能是1964年写,如果再晚10年,1964年写“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也不对了,因为那时新中国已经成立十几年了,那个时候有更新更高的任务了,不光是“换了人间”了。换了人间,新政权建立之后,也会出现新的矛盾。

  1954年主席的千古名篇《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8.jpg

  2021年中美视频会晤,人民大会堂会场的背景就是巨幅国画“幽燕金秋图”,国画上的题诗就是《浪淘沙·北戴河》——“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不知道美方有没有看懂这句词?

9.jpg

10.jpg

  为什么1954年主席能写出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因为1954年有几件大事已经搞定了。

  第一件是1953年抗美援朝签订了停战协议,实际上停战是以胜利而告终的,因为打败了美国帝国主义,阻止了要侵占朝鲜半岛的企图。而且抗美援朝战争更重要的是使国内实现了空前的团结。1949年建国的时候,有一些过去的像旧政权的人士他是不服气的,有一些当时起义过来的将领背地里是还是准备要翻盘的,国内很多知识分子还有非常强烈的崇美恐美的情绪,抗美援朝把这些进行了一个清理。

  第二个事就是到1954年,农业合作化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了。主席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农民没有组织起来,我一天心情都不好,中国的农民几千年来就是一盘散沙,周而复始的饥荒暴动农民起义。新中国既要实现工业化,同时要实现农民的稳定和农村的发展,最后找到一个办法,实行农业合作化,农把农民组织起来去开砍去开荒去改造农具,去进行水利建设,去办卫生机构,这样农村就既能够为工业化去积累资源和资金,同时也能让农民的生活不断的改善,还可以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主席说农民组织起来之后,我的心情才真正好了。1954年的农业合作化还没有结束,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形势已经比较稳定了,这是第二个原因。

  还有一个就是新宪法是在1954年的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是主席亲自起草的,主席觉得这也完成了一件大事。只有在1954年才能写出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1.jpg

  在新的政权和国家安全得到稳固的前提下,开展了一五计划,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3年到1956年,第一个5年计划期间,年均的工农业总产值是增长11%,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也是几千年来第一次有这么快的速度,建成了很多标志性的工程。

  1956年主席在长沙和武汉考察的时候就写了《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2.jpg

  这一段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在阶段主席的诗词主题就是新中国怎样通过上面这些大事,军事斗争、统一战线、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第一个5年计划,为新中国奠定了最基本的根基。这是建国后主席诗词的第一个创作高峰。

  二、主席诗词中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1956-1965)

  建国之后主席诗词的第二个创作高峰,紧接着1956年之后就开始了。

  1956年党召开了八大,同时也是在这一年苏联CPC批判了Stalin,从这时候开始,苏联的历史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也正是从1956年开始,主席写了论十大关系,正式提出突破苏联模式的问题。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怎样一走一条自己的新道路出来,怎样避免出现苏联出现过的那些问题,问题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新中国的历史,但是它的开头是从1956年开始的。

  在阶段,主席诗词的主题,就有了说的第二条线索——赞颂和描绘新中国出现的各种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的新生事物,这些新生事物那就是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包括和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有显著的不同的。

13.jpg

  比如1958年的《七律二首·送瘟神》,说的就是卫生战线的革命。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14.jpg

  今天极少听说有人得血吸虫病了,而50年代初,它是对中国农民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全国1000多万人受疾病的威胁。“送瘟神”不是简单地说消灭了血吸虫病,而是说开创了中国式的预防疾病的道路。

15.jpg

  因为按照教科书上写的“防治传染病三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当时的技术条件一条都做不到。血吸虫病的宿主是钉螺,生活在农村的水田小溪里的一种寄生虫,人只要下田去干活就会传染。当时很多知识分子、技术人员认为血吸虫病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但后来依靠大规模群众动员,群众、专家、干部三结合,找到了有效的办法。例如根据当事人回忆:

  水田、沟渠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粉杀灭钉螺,害得那些黄鳝、泥鳅也一块死去,翻泛在水面上。还有的把旧沟填埋,开挖新沟。这样既深埋了钉螺,又改造了旧沟。

  更为壮观的是河浜灭螺,全大队三百多个劳动力几乎全部参加,大家带着铁锹、锄头等劳动工具,扛着红旗,排着队,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各自的灭螺地段,进行用土填埋钉螺。

  此时河浜边插满了红旗,几百人一起挥舞着铁锹锄头,这阵势真有点:“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的意境。通过将近一周的围歼战,在所有的河浜岸边筑起了灭螺带,走在三千多米蜿蜒曲折的灭螺带上,心中不由感叹:群众的力量真是大啊!

16.jpg

  主席写这首诗,实际上说的是在卫生领域,既要坚持专业主义、精英主义,也要坚持群众路线。“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不光指的是血吸虫病难治,不光指的是历史上的华佗这样的名医没有解决,而是批评单纯的技术思维,如果单只依靠专业的力量,不懂得怎样去发动群众,让老百姓参与,事还是办不好。这是爱国卫生运动,农村的赤脚医生合作医疗,群众运动和卫生工作相结合,这是新中国的创新。这两首诗的色彩也构成鲜明对比,第一首的色彩是灰暗的,第二首色彩是非常鲜明的,一上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从1959年开始,有连续有几首诗词是在赞颂中国的农民,或者说是中国在处理城乡关系方面的创造。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是通过城市剥夺农村,实现了工业化,西方的圈地运动,羊吃人它实际上就是城市剥夺农村。苏联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通过集体农庄也对农民有严重的剥夺,在50年代末就开始重视问题,通过城市支援农村,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内部要实现多种经营,同时要举办农村的医疗教育等各种公共服务,在经过50年代末经济困难经过几年的试验和调整之后,到1962年人民公社制度稳定下来之后,实际上发挥的效果是非常的显着的,粮食产量在整个50年代到70年代翻了一番,在农村普及了基础教育,普及了基本医疗。农村的水利建设30年修了86,400座水库,农村的可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4亿亩,增长到70年代末的7.1亿亩,增长到原来的三倍。正因为有这些条件,再加上70年代之后,农村已经开始普及了农业的机械化,正因为有这些条件,才能够逐渐的解决温饱的问题,探索是从50年代末开始的。

  在阶段主席有好几首诗是连续写的,都是在赞颂的劳动人民。

  比如1959年6月《七律·回韶山》,这是主席32年之后第一次回到家乡,见到自己的亲戚,见到自己的老朋友也都非常开心,但是最开心的是见到在土地里劳作的农民乡亲,他写“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7.jpg

  中国几千年来写农业写农民的诗,这一句是把农民的地位排得最高的。在他老人家眼里,在地里耕作的农民就是最美的,他们迎着夕阳迎着炊烟,在从田地里归来的景象是最美的。历史上写农民的诗,虽然也写农民不容易,粒粒皆辛苦,但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新中国农民真正成了农村的主人,才能写出来这样的诗。

  1959年还写了一首《七律·和周世钊同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腐败,回到老家种地去了,但是他改变不了农民的命运,但是今天农民就可以实现当年陶渊明的愿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建设桃花源。还有写湖南的“我欲因之梦辽阔,芙蓉国里尽朝晖”。这些诗词都是在热情的赞颂普通的劳动人民。

18.jpg

  这就是新中国和旧中国的不同,这就是社会主义中国和其他类型的国家的不同。在工业化现代化刚刚开始的阶段,就非常重视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普通的人都有学上吃得饱穿得暖,虽然当时水平比较低,但是正因为有这种人民的团结,正因为人民有这种“遍地英雄下夕烟”这种地位,才能够创造了现代化的奇迹。主席他老人家不吝惜用最美的语言、最美的文字去描绘他最热爱的、也是最重视的人民群众。

  再比如说写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19.jpg

  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在世界上是一直走在前面的。建国初期颁布的第一部法律,不是宪法,不是刑法,而是婚姻法,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而且在制度上,当时是计划经济在制度上就比较容易地做到了,男女同工同酬,女性都能够去就业,当然有些是正式的单位的就业,有些是在比如集体企业或农村,但是都有就业。女性有了就业就能够真正地改变自己的命运,纠正男女不平等的情况。

  社会主义的女性解放,是“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情,女同志一样能做到”,这是和现在西方一些国家讲的名为平权实为特权的极端女权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讲的女权是指女性发挥自己作为人民的主体地位,去发挥自己的历史主动性,去作为改造社会,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主力军。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是真正的妇女解放。30年代在延安,主席给知名的女作家丁玲也写过一首诗,最后两句是“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男同志能做到的,女同志一样能做到,这是因为新中国建立了一个真正有利于普通的劳动人民平等的这样一个社会,才能够解决几千年来的男女的不平等问题。

  这个阶段还有1963年写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这是主席写的仅有的几首悼亡诗之一。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20.jpg

  我在小时候第一次读到“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时,觉得非常震撼。主席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他能够对一个逝去的战友说出这样的话。他为什么要对罗帅有这样高的评价?后来渐渐明白了,对罗荣桓同志的评价实际上是因为罗帅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开创者,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代表。

  这一首诗实际上代表的就是主席对政治工作地位的高度的认可。罗荣桓同志从井冈山时期开始,一贯就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工作者,而且自己是军政双优,在山东工作的时候也是自己独当一面,开辟了新的局面。

  政治工作不是像今天有的人想象的,就是单纯的念文件,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CPC怎样用理想信念去团结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1963年主席写罗荣桓同志这首诗,实际上背后也蕴含着中国发展道路能够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密码,就是怎样把政治和经济很好地结合起来。从50年代中期开始,党在探索走出来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避免其他国家曾经掉进去的陷阱,比如避免苏联从这个时候就开始有官僚主义,有干部的特权了,有党的组织脱离群众了,基层党组织就已经丧失政治功能了。为什么要不断的去自我革命,不断的让干部去接受老百姓的监督,在这些诗词里面都有体验。

  三、主席诗词中的斗争精神(1960年代前后)

  大概与第二条线索重叠的一个时间,还有另外一条线索,这就是第三条线索,这条线索主要就是在国际上的斗争,怎样和美国和苏联当时的两个霸权主义大国进行斗争。

21.jpg

  新中国成立初期,世界已经形成了两极格局,美国出于帝国主义扩张和争霸的需要,打压社会主义新中国。建国头10年和苏联的关系是很好的,但是到了50年代末期之后,因为苏联一方面在国际上要搞老子党,反对我们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和苏联的关系也出现了紧张。在阶段可以说我们党对外同时有两大任务,一是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而与此同时,主席把眼光投向了广阔的所谓的两个中间地带,第一个中间地带就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第二个中间地带是西欧日本加拿大这些美国之外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团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的国家,共同去反帝反殖、反霸。如果没有这样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在70年代是不可能比较平等的和美国谈建交的,也是不可能被第三世界被非洲朋友抬进联合国的。

  在这样一个阶段,主席大量的诗词是在讲怎样进行国际斗争,里面既有理念有情怀,又有具体的战略和策略,这些诗词非常精彩。

  先说体现的思想,我们到底怎样对待这样一个大乱之世呢?我觉得1961年冬天主席写的这首《卜算子·咏梅》做了很好的回答。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22.jpg

  我认为词眼就是最后一句。中国和苏联做斗争,我不是为了要争什么领导权,不是为了要和你争当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主席说过了不和你争,我们要争的是什么?我们争的是一个理,是社会主义到底怎样发展,怎么对全世界的人民更有利,这不就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吗?

  中国不是说自己把你搞下去,我来当霸权,包括今天我们跟美国斗争,我们的领导多次说中国目标不是说要取代美国的霸权地位,我们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一个所有国家都平等的这样一个世界,这不就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吗?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到山花烂漫、万花盛开的时候,我只悄悄地躲在花丛中的一个小的角落,你看见我也可以,看不见我也可以,但是我在丛中笑,功成不必在我。

  这首诗是在讲梅花的高洁,在讲梅花的坚贞不屈,但是它比历史上写梅花的那些词又高了几个档次。就是他不光是从个人的坚强不屈来讲梅花,而是讲:我梅花是当一个报春花,要为人类争取一个美好的前途,但是为人类争取美好前途,我不是为了我自己,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可以做出奉献,我可以做出牺牲,我们当时的中国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另外我认为,《咏梅》这首词实际上也在讲主席自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主席在历史上多次受到排挤,大家可以算一算,从建党开始到遵义会议受到过多少次打击,多少次排挤,甚至还一度被开除出中央政治局,然后传达错了,传到井冈山传传达成被开除党籍,还当了几个月的党外人士。

  但是主席是怎么对待这些打压,对待这些不平的?他一撂挑子不干了?不是这样。像张国焘觉得我在党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了,我干脆就当叛徒。主席是怎么做的?不消极不懈怠,但是仍然努力地去做工作,努力地去纠正当时错误的路线,相忍为党,这不就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吗?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是不矛盾的。主席在写这些诗词的时候,也不经意地就把自己的胸怀、自己的人生哲学写了进去。我们在国际上也是这样的,真正的CPC人也应该是这样,我们是为人民创造一个新世界,而不是因为我们自己有什么利益,这就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再比如1961年还有一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这首诗讲的是我们在对敌斗争时候的策略。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30.jpg

  这首诗的由来:主席和郭沫若看了绍剧《三打白骨精》之后,郭沫若非常生气,说唐僧你太糊涂了,是非不分。郭老就写了一首诗:人妖不分是非淆,千刀当剐唐僧肉。而主席是怎么说的呢?

  主席在这首和诗里面就说,白骨精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矛盾,有矛盾就有妖怪,所以妖怪的出现是不奇怪的,出现了就斗争,这就叫“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面对妖怪的时候,我们自己的队伍内部也有不觉悟的人,也有糊涂的人,就是像唐僧这样的人,今天我们身边不同样有很多这样的人吗?

  怎样对待这样的人呢?“僧是愚氓犹可训”,唐僧蠢是蠢,他把孙悟空赶走了,当然蠢了,但是他不是立场问题,是认识的问题,是因为他还没有觉悟。一旦有一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他还会把孙悟空请回来的。

  所以这首诗是在说什么呢?我们不管在国内的工作中,还是在国际上的斗争中,要团结中间派,团结尚未觉悟的群众。如果像真假美猴王里那样去打唐僧,就把唐僧这样的中间派推到对立面了。

31.jpg

  还有后来的“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这些诗说的就是一个人民必然胜利、在国际上帝国主义必然被打败这样一个客观规律。

  表面上讲的是乐观主义的精神,但实质上讲的是一个历史前进的规律,只有代表人民的,只有代表正义的是必然要胜利的。这就是1965年主席在会见越南外宾的时候讲过的:美国人是可以打的,美国人是可以战胜的,这是一条规律。但是这条规律不能从天上掉下来,这条规律必须经过实践才能够掌握,你们越南就是经过了实践证明美国是可以被打败的。所以这是用理论的语言去讲必胜的信念,而这些诗就是用诗的语言去讲必胜的信念。

  四、主席诗词中的晚年忧思(1965年之后)

  建国以来主席诗词的第四个阶段就是主席的晚年,主要体现的就是他对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的忧思,以及要给后人做出的一些理论上的、历史上的、哲学上的思考。

  我认为,主席在人生的最后十几年,诗词的思想性是在他一生的诗词当中最强的。一生来看,他早年的诗词抒情得多、艺术性强得多,比如《忆秦娥·娄山关》,我也看到有的专家的评价,认为从艺术价值上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词作之一,可以和李白的《忆秦娥》相媲美。

32.jpg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主席早年的诗词,更多的还是讲究文采的。

  而他晚年的诗词,可能也是因为主席本人的思想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所以他晚年的诗词就是在用大白话,非常平实,甚至我们觉得有一点平淡的话,但是背后说的是非常深刻的道理。

  晚年的诗词有代表性的就是这么几首。我们今天想起来,他都绝不是简简单单地写景抒情写事,而是背后蕴含着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深刻的思考。

  比如1965年写的《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五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33.jpg

  我们过去历史上写的都是三皇五帝,帝王将相都是精英,那又怎么样呢?这些骗了无涯过客,真正有地位的是这些人是普通的人民,普通的老百姓。《读史》这首词百十个字,但事实上把我们整个二十四史的道理说清楚了。

  他说的就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就是人民史观,人民是历史前进最根本的动力。

  他晚年写的这首词,实际上也是在告诉后人,我们到任何时候具体的问题怎么解决,都可以商量,但是我们从立场上从哲学上不能够去背离人民,背离人民的主体地位。

  第二首词,1965年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看起来是在怀旧、抒情。而且这里很巧合,“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34.jpg

  主席上井冈山是1927年,重上井冈山是1965年,38年过去。从1965年又过了38年,就是2003年,杨利伟神舟5号第一次上天,这是历史的巧合。

  但是重上井冈山要说的不是这些。揽月也好,下海捉鳖也好,都没有到终点。未来是什么呢?“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还要继续登攀、继续革命。为什么1965年主席要重上井冈山,因为他当时已经发现我们党内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了。所以他在井冈山的时候,一路上他是要从井冈山的斗争当中去寻找智慧,寻找力量,要告诉后来的人怎么样去解决我们新出现的这些问题。比如他在井冈山上一路就不停地说,我们未来不要脱离群众。在井冈山上和张平化同志谈话的时候就说,我们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将来如果动摇了?我们以农民、以农村为主要对象的工业,我们产品卖给谁?再加上帝国主义弱肉强食,两边一夹击,我们国家就不安稳了。

35.jpg

  大家想一想,我们讲今天的智利、阿根廷、巴西、菲律宾,为什么历史上也曾经发展得很好,而今天都成为了失败的国家,都抵御不住帝国主义的各种威逼利诱,抵御不了金融危机?实行土地私有制是一个很根本的原因。因为实行土地私有制,所以广大的农村没有购买力,国内的市场又有限,国内市场有限,它在国际上就必须要依附国际的垄断资本,它就没有独立的经济,也就没有独立的政治,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1965年主席上井冈山的时候,为什么要反复讲这些道理?就是要让后人要在井冈山——我们初心开始的地方,不要忘记了初心。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讲不忘初心?是因为很多人已经忘记了,所以中央要求大家要教育,要学习,要学党史,要不忘初心。所以崇尚井冈山,他要表达的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要不断革命、继续革命,不断进行自我革命,这也是主席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交代,那包括不光在国内要不断地进行革命,在国际上也要不断进行伟大的斗争。

  这首词是60年代写的,但是正式地发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是在1976年的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发表。这时,主席和总理都已经病重了,所以我自己理解,在1976年的元旦安排发表这两首词,也有非常浓厚的要给后人传达的意思,就是我们将来怎样继续进行革命,继续进行伟大的斗争。

  井冈山讲的是国内问题,另外一首《念奴娇·鸟儿问答》讲的就是在国际上,我们依然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正义,坚持人类解放的理想。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36.jpg

  《鸟儿问答》实际上是在批判当时的苏联,庸俗的共产主义就是“土豆加牛肉”。实际上也是通过这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方式来批评当时的苏联在国际上放弃原则,自己搞霸权主义,在国内又丧失了革命的活力,国内搞的官僚主义、干部的特权腐化,所以中国要避免走这条路。

  我们今天看看,正是因为当时主席采取了很多措施,不停地对干部要进行群众运动,要让干部下乡,要接触群众,正因为做了这些事,我们才能避免出现苏联那样的问题。所以说我们这些诗词,当时主席写这些诗词的时候,我们今天读起来他是非常明确的,有这些谆谆教诲的意思在里面的。

  最后再说最后一首词,就是现在权威的出版物能够查到的、公开发表的主席的最后一首诗作《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这首诗原来没有公开发表,但是在2013年主席年谱出版的时候,正式地把这首诗收录了进去,所以这也是权威认证的了。

  劝君少骂秦始皇,

  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

  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

  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

  莫从子厚返文王。

37.jpg

  这首诗说的就是,我们中国未来的发展要正确地继承我们中国的历史,但是也要排除里面的糟粕,也要吸取历史上的教训。

  “劝君少骂秦始皇”。有人说他是暴君,有人说他使用暴力,为什么说要少骂他?因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郡县制、通过考评选拔的干部制度,一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用,所以说“百代都行秦政法”。郭老把秦始皇写得太低了。最后说“熟读唐人封建论”,唐人就是柳宗元,他写的《封建论》讲的就是中国历史上两种体制的交替,一种是郡县制,一种是分封制,在分封制下,国家就不是统一的,国中有国,每一个诸侯国都是一个独立王国,如果这样的话,国家早晚就要分崩离析。三国两晋是这样,后来明朝开始的时候出问题,都是分封藩王出的问题,唐朝后来的藩镇割据也是后来出的问题。所以我们新中国一定要避免大大小小的干部形成新的山头,形成新的利益集团。

  这首诗还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特别是如何对待孔子。大家说了为什么当年批孔子,我们今天又要讲孔子好呢?

  主席在有一次讲话中说,孔子在历史上也是革命派,他到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去游说,他也是革命派,但是这是真正的孔子。而我们在封建社会封建帝王所推崇的孔子是被经过汉朝董仲舒之后,改造的一个孔子。改造之后,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留下来的就是孔子的君君臣臣三纲五常那一套,所以说这些实际上是孔子思想中的糟粕。而孔子思想中真正精华的天下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些内容在封建社会不怎么强调。我们今天真正地是要继承的是孔子思想里那些好的东西,而要把孔子说到没做到的,或者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改造的那些东西,那是属于他的糟粕,我们要给淘汰掉。

  所以主席最后这样一首诗,在理论上就是说我们今天要正确地对待我们的遗产,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遗产一定是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当然还有一些诗词不好归到以上几类。我们没有提到,比如说他写的1957年写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38.jpg

  李淑一是杨开慧同志的闺蜜,李淑一的爱人柳直荀也是革命烈士。李淑一1957年写信给主席,就是希望主席把当年写给杨开慧的一首诗抄给他留作纪念。主席说那首诗写得不好,我重新给你写一首表达我们共同的怀念。

  这首诗是一个神话的想象,非常瑰丽的想象,就是想象我们今天活着的人到天上见到了我们的亲人,见到了我们的爱人,当年的革命烈士,我们跟他们说什么。你看他说的没有儿女情长,说的没有你侬我侬,他说的就是什么?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我们当年为之奋斗的理想已经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了,人人都能够上学,能够吃饱饭了,魑魅魍魉被打倒了,所以“泪飞顿作倾盆雨”用来告慰我们最爱的人。

  这种主要是抒发个人感情的诗词,主席也是把他的理想和事业寄托在里面。所以我们就说从主席诗词当中,不光能够看到他的思想,能够看到我们新中国的历史,而且能够从当中读出来很深厚的理论,很深厚的启迪。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诞辰130周年。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知识中心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共和国经济史”,修订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