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中秋,读毛主席诗词中的那轮明月和阴晴圆缺
今天是中秋节,48年前的中秋夜刚过,即1976年9月9日0时10分,本该与家人、与人民共享团圆的毛泽东主席却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读毛主席诗词中的那轮明月和阴晴圆缺,共同怀念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诗词中的那轮明月
虞美人·枕上(1921)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别友(1923)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忆秦娥·娄山关(1935)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五律·喜闻捷报(1947)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念奴娇·井冈山(1965)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地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毛主席诗词中的阴晴圆缺
作者:汪建新
来源:学习时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今一月,情怀万种,月亮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咏月寄情是中国文人绵延不绝的表达方式和文化传统,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无数佳词丽句,形成了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诗人毛泽东也不例外,多次吟咏月亮,既有传承更有新意,抒发了人所共有的离愁别绪和万般情思,更寄寓了不同凡响的精神寄托和人生追求。
照横塘半天残月
《琵琶行》有吟:“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人们都渴望圆满,现实却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因而“残月”总令人感到冷清孤寂、凄楚悲愁。如王昌龄《青楼怨》:“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