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炮轰“美国之音”!这个“反华蛇窝”慌了
2月10日,据《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等报道,当地时间2月9日,马斯克在X上转发了一则要求关闭“美国之音”和“自由欧洲电台”的贴文,他在转评时说:“太对了,把它们都关了。”
马斯克还说这些媒体,没有人再听它们的话了。“激进疯狂的左翼人士,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烧掉美国纳税人每年10亿美元”。
按照DOGE小将们效率,估计他们很快就要端了“美国之音”。
对中国人来说,“美国之音”是个不折不扣的“反华蛇窝”,每天24小时不停制造针对中国的有毒有害信息,虚假新闻。
远的不说,单单在北京冬奥会开幕期间,“美国之音”48小时内发了多少篇反华稿件,你想得到吗?
70多篇,创下纪录。而且绝大部分只有中文版,没有英文版。
“美国之音”有多毒?毒到连美国人都不能收听。
根据1948年1月杜鲁门签署的《史密斯-蒙特法案》(《美国信息与教育交流法案》),美国政府传播给国际受众的信息,不得在美国国内传播。
直至2013年,奥巴马签署法律,才废除了限制措施。
这个蛇窝里,什么样的毒蛇都有。除了中文,还有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波斯文、越南文……
当然,中文信息现在是它们的主营业务。
那些擅长中文写作的,其实并不是美国白人,而是从华裔社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招聘来的“人才”。
业务能力很强,他们都是经过了审查和挑选的。
政治立场很坚定,他们对美国的爱,甚至超过了美国人。
“美国之音”今年已有83岁,它对美国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1942年2月24日,该机构一降生,就是美国政府的宣传机器。
它筹建于1941年,由于太平洋局势日益紧张,罗斯福下令成立了“外国新闻处”,任命罗伯特·舍伍德为处长,由政府出资,设立电台,宣传美国对外政策。
1942年开播时,舍伍德还需要借助BBC发声,但播音时要加上一句:“现在这里是来自美国的声音”。
所以,“美国之音”就成了该机构的名字。
1942年7月,“美国之音”并入美国战时情报局,规模迅速扩大。
二战结束不久,冷战开始,“美国之音”摇身变成了一家“独立媒体”,其实它是美国打舆论战的一艘航空母舰。
美军航母赶往目标地区还需要一段时间,而“美国之音”的轰炸机可以随着电波“秒到”,并“秒杀”一些人的大脑。
美国其它几艘舆论战航母,前面都要加上“自由”二字,如“自由欧洲电台”等等,与“美国之音”共同作战。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之音”是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