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涌:西方现代金融本质之历史透视——金融发展与安全思想系列研究
西方现代金融本质之历史透视
——金融发展与安全思想系列研究
江涌
西方金融的历史是海盗的劫掠史,是赌徒的投机史,是高利贷者的贪婪史。如今,在一些经济学家的笔下、金融家的口中,金融业已经“立地成佛”“基因突变”,他们畅想着美好金融成就美好社会。然而,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必须要透过金融魔幻的外表,去发现它的本质实质。
西方现代金融源头之一:贪得无厌的高利贷
1944年夏天,同盟国代表齐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小镇,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新的安排。时任美国财长的小亨利·摩根索表达了罗斯福总统的看法,希望能够“把放高利贷的家伙赶出国际金融的殿堂”。会议形成的布雷顿森林协定,要求国际社会协同加强金融监管,严格限制投机者的自由度。
高利贷是一类古老的金融。可以说,人类商品经济发展有多久,高利贷金融似乎就有多久。“高利贷好像是生活在生产的缝隙中,就像伊壁鸠鲁的神生活在世界的空隙中一样。”(1)东西方历史上都出现过高利贷,屡禁不止,不同的是,在东方历史上,高利贷始终没有合法过。
西方早期对高利贷认定比较简约,就是收的比给的多,或超出本金的余额。最初,对于出借资金收取高息的行为只是在亲属中被禁止,后来随着基督教信徒“天下皆兄弟”观念的出现,对陌生人放贷收取高息的行为也不被允许。托马斯·阿奎那说:“钱是不孕的。然而高利贷却希望它繁衍。”马丁·路德强调,在世界上人类再没有比守财奴和高利贷者更大的敌人了(恶魔除外),因为他想成为支配一切人的上帝。(2)在意大利诗人但丁笔下,“高利贷被指控为兽性的一种形式”。(3)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高利贷者》小说中刻画了高布赛克等高利贷者,控制着银行、商界、政府信用机构、司法界、贵族上流社会等,成为“无人知晓的国王”,人们“命运的主宰”。在法语中,“高布赛克”已经成为高利贷者的同义语。直到今天,这个形象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早期资产阶级的面貌与本质。(4)
传统金融的核心是高利贷,以钱生钱,以他人的钱生钱,以少钱生多钱,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贪婪。西方现代金融只是改变了收取高利贷的形式,没有改变收取高利贷的本质。高利贷业者,是旧式的资本家形态,但这个形态是不断更新的。“高利贷者这种虽然在不断翻新但仍属老式的资本家形式”(5),“高利贷资本有资本的剥削方式,但没有资本的生产方式”(6)。
一些专家学者极力为贪婪的合理性辩护。伯纳德·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贪婪、挥霍、傲慢和奢侈等私恶可以产生公益;大卫·休谟写道,“贪婪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欲望,随时随地影响着每一个人”(7)。与昔日的高利贷者相比,现代金融家在贪婪上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无不及,他们积极推动并利用金融全球化,在全世界不停地编织美元网络—一种新的高利贷的蜘蛛网—以便将全世界一网打尽。所有国家的生产、生活,所有行业、企业、职业都已经或正在成为金融资本的盈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