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使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

2025-04-04 384 0
作者: 茴香豆 来源: 小小的治愈|微信公众号

  文艺并不仅仅是娱乐,它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前几天,我写过不少批判当代文艺作品的文章,其中包括:

  《漫威超级英雄》系列(文章链接:“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背后的阶级控制和意识形态)、

  《小丑》(文章链接:他们恐惧愤怒的底层,却从不反思自己的罪恶)、

  《寄生虫》(文章链接:拼尽全力的背后,是无法逃脱的阶级枷锁)、

  《棋士》以及《绝命毒师》(文章链接:从王宝强监制并主演的新剧《棋士》深陷抄袭风波说起……)等作品。虽然这些作品在娱乐性上确实有其亮点,但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个人主义、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它们在意识形态上却普遍缺乏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甚至在潜移默化中维护了现有的剥削秩序。

  批判这些作品,不是因为它们单纯地不好,而是因为它们在社会矛盾的呈现方式、人物塑造和叙事逻辑上都没有指引观众走向真正的解放之路,并未对无产阶级解放进行深刻的阐述与启发。因此,它们不能算作真正具备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文艺作品。那么,一定有人在想,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

  由此,我想到了一部电影——《燎原》。

  《燎原》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2年。

  影片一开场,讲述晚清1905年,赣西煤矿的工人们已经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老肖带头罢工引起了矿局的注意,便派专人督办来到矿场解决此事,老肖拿出手里的议事,告诉兄弟们这次工资一定会有个结果,一旁的工友表示矿场来了不少洋枪队,事情恐怕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果然,矿上用“议事”为名,把领头的肖昌定骗出来杀害了。在血腥的镇压下,矿工们忍气吞声,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中问流传着这样一段歌谣:“血海深仇万丈深,矿工的生活苦啊,要比牛马苦三分!吃的是阳间饭,干的是阴间活,到何时拨开乌云见青天,见青天!”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工人阶级的长夜从此破晓。青年雷焕觉根据党的指示,来当地办起夜校,对路矿两局的矿工们进行革命的启蒙教育。

  老雷安顿好后在矿区张贴了招生简章,入学不仅没有年龄限制,还不收学费,此举引来了不少矿工围观,大家都议论纷纷,老雷既不要钱还传授知识的做法让他们很不理解,一度认为这是搞什么诈骗的新花样。

  此时老雷刚好出门,还以为大伙都是来报名的,便满脸笑意的上前招呼矿工们来读书,却没想到矿工们都一个劲的缩着头往后躲,此时一名稍有学问的矿工站出来说出了心里话:“工字不出头,念了书也翻不了身呢!”

查看余下8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